南沙港铁路试验室内的女工匠
邓桂芳与其同事 邓联旭 摄
中新网广州3月8日电 题:南沙港铁路试验室内的女工匠
作者 邓联旭 田尧江 郭军
“几个参数都没问题,照着这个配比打吧。”近日,记者走进广州南沙港铁路蓬江制梁场试验室,邓桂芳正带着几名试验技术人员进行着混凝土工作性试验。
现年54岁的邓桂芳,是中铁二十五局南沙港铁路蓬江制梁场工程试验负责人。对她而言,混凝土就像她的“老伙计”,陪伴着度过了整整28年的职业生涯。
蓬江制梁场承担着南沙港铁路第2标段内1416片T型梁的预制生产任务。该梁场的梁体技术标准要求必须采用高强度混凝土,但根据以往经验,要达到高强度混凝土一般采用高强度水泥,这不仅原材料成本高,而且收缩变形大、水化热高、易开裂。
怎么办?邓桂芳大胆提出了《采用P.O42.5设计T梁C60配比及施工控制》课题,即改变以往理念,尝试用低强度水泥,通过其他各种材料的优化和组合达到高强度混凝土的设计要求。
“这么弄,能符合标准吗?”邓桂芳选择用实际行动来面对这些质疑声音。她开始工地、试验室两头跑,根据梁体设计、规范要求,对原材料的配合比进行反复试验、优化,三个月的时间内进行了100多次混凝土试验,终于研发出利用低强度水泥生产高强度混凝土的“配方”。在2018年2月的国家级生产认证中,用新“配方”混凝土生产的预制T型梁梁体质量得到专家组一致好评,梁场顺利取得国家桥梁安全生产许可证,开始批量产梁。
蓬江制梁场的技术革新,只是邓桂芳工匠生涯里的一个缩影,28年来,她走南闯北,每到一处都坚守在试验台前,专心研究混凝土这位“老伙计”。不到两年时间,邓桂芳成立了两个以她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广东总工会授牌的“邓桂芳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中国铁建授牌的“中国铁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并带领工作室成员,以混凝土原材料与配合比设计为方向,提出四项创新研究课题并付诸实践,直接节约成本数千万元,更重要的是,确保了优质混凝土及时生产、供应,为渝怀铁路、南沙港铁路、赣深高铁等重点项目的施工推进和工程质量保驾护航。
尽管临近退休,但邓桂芳作为单位试验岗位的“大管家”,依然奔波在全国各个项目,在施工一线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生产试验“把脉问诊”。她用28年的坚守,诠释了何为爱岗敬业;凭一次次锲而不舍的创新尝试,诠释了何为“工匠精神”。(完)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