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美 十万根吸管拼成巨龙(2)
保利商业地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品牌部总监王晓玲对全媒体记者说:“目前购物中心同质化严重,但招商品牌以及项目地段是无法快速调整。而具有较强可变性和灵活性的装饰布置无疑成为打造项目特色的有效途径。优质的大型艺术装置,能通过感官刺激为消费者带来购物以外的附加体验,真正回归到生活体验的本质。”
郑跃飞表达了一个有趣的观点:“这种直接和空间产生关系的艺术装置,使大众在信息获取方面更直观、高效,因此更容易去影响与触发未曾接受过专业美学教育的人群。”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在广州,因为K11、琶洲保利广场等商业艺术中心的出现,艺术装置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这是好的开始,商业空间与艺术空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郑跃飞表示,他们曾设计一个名为“蜂巢”的艺术装置,将市民比喻为“蜜蜂”“蜂巢”,通过挖空设计,演绎出蜜蜂吃蜂蜜的动感一面,让人联想辛勤工作后得到甜蜜回报,寓意幸福,很受欢迎。
但是艺术装置如何避免曲高和寡,这也是需要不断摸索的。广州市民刘先生告诉全媒体记者:“家附近的商场有一个艺术装置,我已经路过无数次,仍然没有搞懂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对此,郑跃飞认为:“大众和艺术家在艺术审美方面存在错位,这是正常的,但是艺术家应该自觉地把这一责任放到自己身上。在创作过程中,装置艺术家应该去考虑受众的文化认知水平是否能够去读懂艺术品。艺术的审美,是需要引导的,不能制造出一堆令大众云里雾里的艺术装置。我们有责任去做出更优秀的作品,让普通大众被艺术感染。”
记者观察:
当前,艺术装置已经成为十分流行的艺术形式,在展览扎堆的情况下,不少设计师都选择了跟着市场风潮走“稳妥”之路,因此常常出现展览同质化严重的现象:类似的主题,跟风加入的VR、AI等“黑科技”元素……
不过,市场需求和大众口味变幻莫测,“跟风”绝非长久之计。一名设计师唯有随时保持能够“沉淀”的能力,在商业浪潮中永远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认定价值不放弃的“坚韧”特质,才能以独特的艺术魅力触动大众越发挑剔的审美观。
亲爱的读者,如果您知道任何关于城中设计的趣闻轶事,欢迎将新闻线索发至:gzrb_sj@sohu.com,我们将有专人进行回复和处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