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博士后万蕊雪:科研这场马拉松 我会一直跑下去(2)
当然,万蕊雪面对困难有自己的妙招,就是吃。万蕊雪是名90后,研究时严谨细致,生活中随意闲适。她最大的爱好就是美食,“实验结果不理想、感觉烦躁时,出去吃顿大餐,心情就变好了。”万蕊雪吐了吐舌头,害羞地笑了。
科研路上,离不开师友的启迪和帮助。导师施一公就是万蕊雪的榜样。结构生物学研究领域,保持着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但诸多顶尖荣誉傍身的施一公仍投入大量时间用于科研,并能定期给学生开组会、讨论科研进展、分析问题,雷打不动。“他对待科研如此认真,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实验室有跑步的传统。下午4点,操场上总能见到施老师带着学生跑步的身影。久而久之,万蕊雪也爱上了这项运动,从最初极其吃力到5公里控制在25分钟左右,万蕊雪靠着这股拼劲儿,硬是3个月减肥25斤。
万蕊雪觉得,跑步和科研有许多相似之处。“做科研就像跑马拉松,不仅要有耐心,更要有热情,跑到最后,对手其实是自己。科研这场马拉松,我会一直跑下去。”
基础研究“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一步一个脚印”
去年底,万蕊雪当选《科学》杂志和SciLifeLab颁发的2018年度青年科学家奖,曾引起学界的讨论,有人认为,这见证了我国科研人才培养从知识技能型人才教育模式向创新发明型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
万蕊雪觉得,人不能简单用标签来区分。不能因为没有留洋经历,就不给予信任。“现在国内很多研究领域已经具备世界领先水平,以前或许有人觉得到国外读书会‘自带光环’,但现在的本土科研人才对科研成果有底气,对科研前景有信心。”
青年科技人员正处于潜能活跃的黄金时期,要想挖掘这座创新发展的“富矿”,激发他们的活力至关重要。在万蕊雪看来,应建立更为科学、宽容的评价机制,鼓励和扶持青年科研人员轻装上阵,向前突进。
去年初,《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发布,提出完善对高校、科研院所、科学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完善以创新质量和学术贡献为核心的评价机制,健全完善科技奖励等激励机制,提升科研人员荣誉感。半年后,国务院印发《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让科研人员有更大技术路线决策权,加大对承担国家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任务科研人员的薪酬激励。“干货满满”的政策反映了国家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鼓励创新、营造潜心研究环境的决心。
万蕊雪认为,基础研究是科学体系的源头,但它不可能一蹴而就,“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一步一个脚印。”万蕊雪坚定地说。
杨 昊
');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73874',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