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亲力亲为,规范引用,何惧查重软件?(2)
这启发了我的两点思考。第一,“自古文章千人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诚然有理。只是怎么抄?若有人说是“抄创”或“抄撰”,我认同。譬如唐朝人对参考“随身卷子”的“抄”,就是我们常说的找“灵感”,但是这个“抄”不是照搬“卷子”或抄别人的诗歌当己作,否则也就没有大唐文化的繁荣,以及唐朝人几万首诗歌的纪录和水平!也如我们今天写文章,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从内容到理念,从文字到语句,从文法到结构,无不在汲取养分和材料,所以我们所谓的“首创”就如胡适先生的话“是知识模仿到十足时的一点点新花样”吧。我今天的作文,也是借用他人的资料来佐证和表达自己的观点。第二,真如西川书中所说,是因为唐人过于借鉴随身卷子,致大唐少了些深刻的“结构式”的大思想家吗?如是,那么我们今天如此计较和注重文章的产量,是否当下的盛世在历史长河中也会被后人评说,少了些深刻思索的时间和空间,一样少了些思想家呢?
欧洲的诚信模型与最新报道
1月18日,大学世界新闻(UWN)的头条说,“科研伦理现在是博士教育的战略重点” 。文章报道了欧洲大学协会博士教育委员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提出“科研伦理和诚信要成为现今欧洲博士教育的首要战略重点之一”。报告特别指出:“科研伦理和诚信这一主题的重要性在几年前很少出现在该领域的辩论和出版物中。这表明,大家一旦认识到科研伦理和诚信是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的核心价值,这个问题就会被提到重要位置,而现在正是时候!因为科研不端行为会严重损害科学的声誉,以及未来研究人员和博士候选人本身的学术声誉。”
以上是欧洲提出的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最新战略政策。而在2010—2013年间,欧盟为了评估学士和硕士学位中对学术诚信(以剽窃为例)在27个成员国不同地区的认知、理解及管理的方式,已经开展了近4年的调查研究,如“剽窃在跨欧洲高等教育中的政策影响”,并做出了一个27国的学术诚信成熟模型。
该模型的建立是基于欧洲27国对学术诚信教育中遇到的9个重要问题,即对学术诚信的研究程度、培训教育、知识学习、学术交流、防止措施、软件检测、惩罚措施、政策规范、透明程度的调查反馈与差异分析的结果。从中可知,英国是欧洲在该领域各方面成熟度比较高的国家。但法国的反馈意见引起了我的关注:“英国自2002年资助研究剽窃和防剽窃使高等教育机构可以使用Turnitin(查重软件),改变了英国人对剽窃行为的看法。法国可以借鉴并模仿,同时也要强调在健康的民主社会中,允许和鼓励人们自由地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此,我也注意到,尽管不早,但法国科学巨头CNRS(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作为欧洲最大的基础研究机构,也于2018年11月宣布成立研究诚信办,并强调“科学诚信是信任概念必不可少的部分,不但科学家之间要相互信任以增加知识,还要建立一般公众的信任”。
过去30多年来,互联网的确改变了我们许多。一项美国的调查研究表明,44%的大学生承认自己有过“剪切—粘贴”的网络学术抄袭行为;而在1999年,这一比例仅为10%;这也促成了网络抄袭查重软件的服务在2006年以来一路“窜红”。据说Turnitin.com每天都要从教师那里接收10万份论文的查重工作。希望如前述所说,阅读大量文献是一篇文章写作的前提,从他人作品汲取养分,无可厚非,但引用、借鉴、抄撰要规范标识,注意两点:一是直接搬用原文,即引用时要加引号;二是诠释或改写原句时,要正确引用文献。正确引用后,无需“为赋新词强说愁,硬把查重当工具”。但一定要记住思想是谁的,要清清楚楚地表明来源,这个来不得半点含糊,因为就是那点“新花样”才是一个作者创作的价值。
(作者系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前总编)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