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排查直销也是完善监管契机
全国排查直销也是完善监管契机
■ 社论
直销牌照在审批和发放的源头层面,如何实施更严格的把关,夯实各个环节的责任,有待进行系统梳理。
据新华社报道,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2月14日说,针对直销行业有关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商务部已经暂停办理直销相关的审批、备案等事项,正积极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保健市场整治工作。此外,商务部还将对全国直销行业进行排查,对发现的违法违规经营问题,会同相关部门,坚决依法依规进行处置。');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73874',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 })();
在当前保健直销行业步入“大治”的语境下,这无疑是对直销乱象的必要“熔断”之举。接下来,公众所期待的是,有关方面通过对全国直销行业排查,发现问题根源。这同时也是完善直销行业审批、监管机制的契机。
直销是一种商业模式,并不是传销,直销牌照更不该是传销合法化的“外衣”。在此意义上,直销牌照在审批和发放的源头层面,如何实施更严格的把关,夯实各个环节的责任,有待借此进行系统梳理。
据《直销管理条例》,直销企业及其直销活动的监督管理,由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如直销牌照审批,就是由申请人通过省一级主管部门向商务部提出申请。很显然,这一高度垂直的管理体系,主要是为了保障直销牌照审批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避免“失控”。不过,地方主管部门在向上递交企业的审批材料时,是否发挥了应有的把关功能,以免将企业的资质审查责任推给上级部门,值得反思。
2010年7月,直销企业的审批机制出现“微调”,进一步扩大了地方政府的审批权力,直销企业产品重大变更审批项目,下放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这意味着,虽然直销牌照的发放权还是在商务部,但直销企业的产品审批权已下移到地方。这在彼时被直销界内部解读为政府对直销行业的进一步开放,由此也对直销行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然而,就现实来看,直销行业壮大的同时,争议和问题也开始多起来。比如,产品审批权交由地方后,不排除在地方保护心态的影响下,直销企业的产品更容易“越界”违规销售,从而让直销牌照对于企业具体经营行为的实际管束能力被弱化。像权健被曝出存在虚假宣传的“天价鞋垫”及火疗等产品、服务,在一段时期内能够大行其道,或与此有关。这就要求,地方政府获得一定审批权的同时,也应担负起对应的“把关”责任,在流程上做好把控:对直销企业产品的生产、销售情况予以全流程的跟踪追溯。
因而,直销牌照的相应审批权下放后,地方政府能否接得住,会否出现“一放就乱”等问题,在直销领域也应该引起重视。直销行业目前所面临的问题非“一日之寒”,审批权与实际的监管责任如何挂钩,宜有制度层面的回应。
基于此,监管部门也需借对全国直销行业大排查之机,主动发现问题,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问题,从而为直销行业的健康发展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完善各级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诚如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所言,要在清理整顿的基础上加快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直销行业监管体制,建立直销企业和主要从业人员信用“黑名单”制度,加大违法失信的成本。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