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娱乐最前沿,一个专注明星八卦的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头条 > 正文

山乡巨变——来自贵州扶贫一线的报告

时间:2019-02-14 01:08 来源: 作者: 阅读:

  新华社贵阳2月12日电 题:山乡巨变——来自贵州扶贫一线的报告

  新华社记者李银、黄全权、杨洪涛、向定杰

  有一种艰难,困羁于山。

  高寒荒凉、沟谷陡峭、峰际连天……绵延不绝的乌蒙山脉和武陵山脉,千百年来,封印了多少世事悲歌和高原儿女的贫苦宿命。');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73874',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 })();

  很长一段时间,贵州一直是全国农村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

  有一种力量,勃发于山!

  当2万余座桥梁从山谷中神奇般拔地而起;当涛涛林海美景点点消弭石漠化的担忧;当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易地搬迁彻底斩断上百万群众的“穷根”……

  群山见证的,是时光对亘古景象的全新书写,以使命为笔,以奋斗作毫!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一幅新贵州山乡画卷正徐徐展开,令人振奋的更大改变正在路上。

  山之变

  一条路,有时意味的不仅是便捷和远方,更连接着一种命运和全部梦想。

  麻怀村,黔南州罗甸县一个喀斯特地貌的小村子。

  “就是啃,也要啃出一条路来。”刚刚嫁到村子的第二年,邓迎香就暗自发下了狠誓!

  多年来,麻怀村150多户600多人被“锁在”山沟里:辛辛苦苦种的蔬菜,汗流浃背翻山背到集市时,蔬菜早已蔫了;孩子上学要翻山走4个多小时山路,到了学校已经开始打瞌睡;几乎家家都摔死过家畜……

  一定要把半山腰的溶洞凿通,修出一条穿山的路来!

  全村人咬牙“豁出去”了,在村委会的号召下投入到“啃路”中:男人打炮眼、放炮,妇女、老人抬石块……

  一天一点,十几天进一米……

  7年!终于凿通了山洞。

  但是,矮、窄、坑洼不平,人走只能弯腰,更通不了车。

  贫困依旧。

  拓宽山洞变隧道,要让大车开到家门口!女党员邓迎香接过担子,寻支持、找资金,组织村民咬着牙继续挖洞……

  13年。216米。隧道终于通车了。

  浸着汗与血的这条路,燃掉了蜡烛2300余支、煤油100多公斤,打了2000多个炮眼……

  贫瘠与绝望,希冀与梦想……不踏上贵州的土地,不置身茫茫大山,你很难理解一条“路”与这块土地千百年来的万千纠缠。

  古籍,是最真实的刻录者。

  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73%的面积为喀斯特地貌、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

  “驿站之险远最苦者莫过于黔省。”康熙年间,贵州巡抚佟凤彩如此叹息;“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被贬至龙场驿时,王阳明这样形容当时的贵州;从秦朝开五尺道始,历经千余年,贵州的交通依然处于“孤岛”状态……

  又何止是“孤岛”。当大山隔绝了一切,贫瘠、落后……也就成了这片土地相生相伴、挥之不去的印象和痛苦记忆。1978年,贵州全省的经济总量只约占全国的1.27%。

  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

  70年,40年……有时只是普通的时间刻度。但是,当70年满载了一个政党亲民为民的幸福承诺;当40年释放出山川大地蕴藏的活力;当新时代的号角集聚起奋斗的力量……满蘸激情与梦想的时光之笔,又会在中国西南的这块土地和群山中书写出怎样的奇迹?

  大地苏醒,群山回响。

  这不再是你理解中的“一方孤岛”——

  2.1万——这是在贵州大山中拔地而起的桥梁数量。这个令人惊异的数字,不仅蕴藏了数十个惊艳业界的“世界第一”,更如同巧夺天工的细密工笔,将这个古黔之地县县通高速、高铁零突破等一系列雄心勾连为现实,让关于“路”的梦想尽情铺展。

  世界高桥前100名中,46座在贵州。

  4小时——这是从贵州黎平县肇兴侗寨乘高铁分别到达广州、重庆的时间。“广州吃早茶——中午听贵州侗族大歌——晚上吃重庆火锅”已成为鲜活的场景。这背后,是一个打开“山门”的真实贵州: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6400公里,综合密度全国第3,高速出省通道达到17个;高铁营运里程1214公里,铁路出省通道达到14个;国际航线达到20多条……

  这不再是你印象中苦甲天下的“落后穷困”——

  9.1%——这是2018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已连续8年位居全国前列,实现了经济增速从“落后”到“跟跑”、再到“领跑”的历史性转变。2012年至2018年,贵州经济年均增长11.6%。

  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的贵州,2018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16元,是1978年的88倍多。

  9500家——这是贵州当前大数据相关企业的数量。苹果、高通、微软、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互联网领军企业扎根,大批本土企业也快速成长……高科技与创新的基因从此深深植入这片大山。

  这已是一个喀斯特高原上你难以想象的“生态画廊”——

  132万亩——这仅仅是赤水这一个县级市的竹林面积。置身其中,满目青翠,枝叶作响,绿色长廊之中,呼吸之湿润让人沉醉。

  57%——这是目前贵州的森林覆盖率。这个数字比20年前增长了几乎一倍。武陵山主峰梵净山,7000多种野生植物和动物并存、繁衍,是地球同纬度生态保持最完好的地区。赤水之滨,乌江之畔;乌蒙腹地,武陵山脉……10多年来全省森林覆盖率每年增长1%,水土流失面积每年减少1%。

  ……

  从千年孤岛到四通八达,从苦甲天下到经济增速领跑,从石漠化肆虐到生态画廊……鲜明的图景、剧烈的反差之间,一块土地奔跑奋进的足音清晰有力,一个巨变频仍的时代也无声跃出!

  山中人

  有时,读懂一村、一人的命运,才能真正认识一片巨变中的土地。

  ——海雀村

  这是乌蒙山区深处毕节市赫章县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子。

  30多年前,这里黄沙遍地、一贫如洗。

  “海拔二千三,人均三十三,山上光秃秃,地里粮荒荒。”海雀村村支书文正友说,上世纪80年代的海雀村森林覆盖率不足5%,人口增长率高达13‰。全村168户、730人皆为贫困人口,住的是杈杈房、茅草房。以地为席,与畜同居,过着“家家断炊、衣不蔽体”的日子。

  千百年的贫困,沉重如山!

  民腹饥而囊空,村贫瘠而屋漏。以海雀村为代表的毕节极贫现象成为中南海的牵挂。1988年,致力于解决贫困难题的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由此诞生。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