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流感10分钟入体?1月这些谣言中老年人要当心(2)
养老保险断缴3个月就清零?其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一经建立,终身不变。无论在哪里缴费,无论是否间断性缴费,个人账户都会累计记录参保人权益,并不存在所谓“清零”的情况。参保人因更换工作,或更换居住城市等原因暂时缴费中断,并不会影响之前缴费的记录。
10。“心搏骤停,只需捏捏腋窝抬抬手”
舆情热度总量:336 中老年关注人数估算:3.9万
2017年6月开始,一条关于“心肺复苏”的教学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的“魏峥医生”用四个手指抓住腋下部位,用力捏几下腋窝附近,在捏的过程中,手臂上下动。他表示这个原理有点像打点滴,如果液体无法从橡胶管往下流时,上下抖动这一招可以帮助血液回流到心脏。视频还称“魏峥是台北振兴医院心脏外科主任,是台湾有名的心脏手术权威。他教的这一招,是当你心脏不适时应马上采取的措施,这方法比心肺复苏术简单而又安全……”
上海市东方医院心衰专科主任、上海市心衰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范慧敏向上观新闻记者表示,视频里的操作方式和心肺复苏无关;如果采用视频中的这个方法,不但会耽误抢救的最佳时机,甚至可能加剧病情;另外,视频中的这个人根本不是台北振兴医院的魏峥医生。
【解析】
人民网主任舆情分析师杨卫娜认为,1月,谣言的新形态、信息源的增多,使得谣言可信度提升,迷惑性增强,危害性也大大提高。一方面,“假借权威”式的谣言值得警惕。进入冬季以来,流感高发。此时,“EB流感很严部门通知,同时附上“疾控中心提醒”的近期流感特点,打着官方的名义,多手段增强了谣言的可信度,制造恐慌,使得谣言的迷惑性更大,识别难度提升。在微信等熟人社交平台上,不少网民,尤其是中老年网民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为家人转发”,“助推”谣言的进一步传播。
另一方面,自媒体的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1月舆情热度总量较高的谣言中,不少出自自媒体之手。如“外星人发来了太空无线电波”谣言中,部分自媒体妄加揣测,以标题蹭热点,牵强附会,博取点击率。《医生罢工,全国死亡率竟然下降50%》文章出自自媒体,文章无权威的引用来源,拼凑相关论据,罔顾新闻真实性,误导社会舆论,抹黑现代医学。而“牙周炎细菌导致阿尔茨海默病”同样为一些自媒体歪解科学研究成果。自媒体领域不是“法外之地”早已成为共识,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治者”。人民网评论自媒体乱象的系列文章中曾提到,或是误导公众认知,或是毒害网络生态,或是消耗公权力形象,或是破坏市场秩序、伤害企业利益,无论什么形式的谣言,都极具社会危害。正因为这样,包括自媒体在内的网络参与者,都应当恪守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的底线,自觉做社会正能量的拥护者、支持者、奋斗者。
同时,普通网民应提升自身媒介素养,能够辨别如“洋葱新闻社”等专业假新闻媒体,通过对图文的来源、文章论据、数据真实性等的思辨,增强抗谣免疫力。
*“舆情热度”系媒体、网民就相关案例谣言及辟谣文章报道、讨论情况。数据来源于微信公众平台、QQ空间、微博、新闻报道及新闻跟帖评论等公开场景报道、讨论总量。“预估关注人数”是基于上述不同场景的舆情热度,结合各场景中老年关注用户关注占比情况,以及不同媒体渠道文章的平均曝光量,综合加权计算得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