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娱乐最前沿,一个专注明星八卦的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头条 > 正文

特困地区怎么样了?岁末年初探脱贫

时间:2019-02-03 14:38 来源: 作者: 阅读:

  春节将至,我们的三路记者再出发,目的地是3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秦巴山区、滇西边境山区。

  这个时节进山,颇费周折。寒风凛冽,路面结冰,车轮不时打滑。可山再高、沟再深、路再难,也阻挡不了前行的步伐。

  吃穿愁不愁?住房、医疗、教育有没有保障?收入是否增长?……新春佳节临近,身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地区的父老乡亲,格外令人惦念。

  2018年,全国有125个贫困县通过验收脱贫,1000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2019年,“农村1000多万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要如期完成,还得咬定目标使劲干。”“我时常牵挂着奋战在脱贫一线的同志们,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工作很投入、很给力,一定要保重身体。”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讲道。');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73874',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 })();

  三路记者北上大兴安岭,南下秦巴山区,走进独龙江乡,在奔跑途中与扶贫干部面对面,在追梦路上与困难群众心贴心。

  内蒙古阿尔山市西口村——

  这个冬天,心里格外暖

  “阿尔山”,蒙古语“热的圣水”之意。这里的水甘甜清冽,滋润了大兴安岭夏天的郁郁苍苍、冬日的银装素裹。

  冬日时节,阿尔山市明水河镇西口村传出喜讯:这个占阿尔山市贫困人口1/3还多的村子,即将脱贫摘帽。

  火炕沿上一席话

  冬访西口村,与想象中大不一样:水泥路四通八达,农家院干干净净,不像曾有549名贫困人口的贫困村。

  气温零下20摄氏度。“咯吱咯吱”踩着积雪,记者来到安居思源安置小区,走进一户院子,隔窗可见屋里盛放的鲜花。这是齐淑芳家。

  正是猫冬季节,齐淑芳和几个邻居坐在暖和的炕沿上唠起了嗑。

  邻居韩春玲,一家三口曾跟公公婆婆挤在一起,土坯房、木栅栏,一下雨,连落脚的地儿都没有。“如今屋顶盖着树脂瓦,墙上贴着保温层,地上铺着瓷板砖。和以前比,真是天上地下。”

  内蒙古自治区将城市棚户区改造和农牧区危房改造列为“百姓安居工程”的重头项目,加快推进。短短3年,西口村就变了模样。

  “我和老伴都是慢性病患者,现在每月有1200多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齐淑芳忍不住插嘴,基本保障不愁了,心里有了底。

  同行的阿尔山市扶贫办主任白秀梅说,当地因病因残致贫群众多,市里实施健康扶贫,规定贫困户单次住院医疗费2000元以内全部报销,大病住院年度累计自付最高限额5000元,住院报销90%;慢性病日常用药自付5%,家庭医生上门服务。

  “自从有了这些好政策,开支明显减少了。”村民金香说,2017年丈夫得了脑梗做手术,花费1万多元,最后自己只掏了900多元。

  牛圈门口一笔账

  断断续续的“哞哞”声,把我们引到一处宽敞干净的牛圈前,主人何喜明正忙着给十多头牛喂食添水。

  “前些年家里租地种土豆,连续几年大旱,欠了一屁股债。”何喜明说。

  因灾致贫、缺少资金,怎么办?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李长顺说,市里整合资金,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3万元无息产业贷款和5万元金融扶贫贷款,让贫困户发展产业有了启动资金。

  “多亏了这笔钱雪中送炭,买了6头母牛,两年下来,家里已经有13头牛了。”何喜明掩不住喜悦。

  脱贫路子千百条,产业增收最长久。李长顺说,西口村发展“慢种慢养”产业,提升贫困户造血功能。林多,就发展林下经济,种榛子、食用菌;院子大,就搞庭院经济,养猪养鸡,栽植树苗;天冷水好,就种高寒矿泉水稻。

  扶贫更需扶志。贫困户贾万杰,丈夫瘫痪卧床多年。“家庭医生三天两头来,帮扶干部给我买了100只鸡雏。我还养点牲口,再打点零工,生活好多了。”

  就着围裙擦擦手,贾万杰乐呵呵地说:“我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也懂得人不能总想着‘等靠要’,自己得先站起来,人家才能扶你往前走。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工作队里一顿饭

  夜宿西口村,围着一盆白菜豆腐炖五花肉,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晚饭吃得喷香。你一言我一语,边吃边聊,勾勒出几年来帮扶即景。

  变化最大的当数副镇长、工作队队长王树庆,办公桌照片上的帅小伙已是过去时,现在的他粗壮黢黑,裹着件厚棉袄。“村风也变了,村民有精气神了。街上有垃圾,村民会主动捡起来。谁家有困难,都会来帮一把。”

  在工作队努力下,京蒙帮扶“慢种慢养”生态农牧业扶贫产业园,已在村西南山脚下开建;“慢生活”以旅游带产业,“非遗”主题的乡村民宿,也在紧锣密鼓设计中。

  “经常有村民来,把菜放门口就走了;每逢节日,总有村民想请工作队员吃顿饭。”镇长韩福乾下村多,感受深。干群关系好,扶贫政策好,群众又勤快,工作就好开展。截至目前,全镇未脱贫群众只剩23户55人。

  “如果说扶贫前半篇,是用好政策让贫困户脱贫的话,那么后半篇,就是发挥好贫困户内生动力,持续发展下去。”阿尔山市副市长王晓欢说,要把缺点变成特点、把特点变成优点、把优点变成卖点。

  屋外,银装素裹刺骨冷;屋内,酸甜苦辣暖心窝。(记者 刘成友 王伟健 张枨)

  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

  全面小康,时间不等人

  有人说,当时间遇到独龙江,脚步也慢了下来。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独龙族人要把失去的时间找回来。

  冬日再访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记者得悉,全乡最后一个贫困村有望近期脱贫出列。一旦通过严格的考核评估,这将意味着全国唯一的独龙族聚居区整体脱贫。

  走出深山

  搁5年前,冬天根本进不了独龙江。

  那时,穿越高黎贡山的公路隧道尚未打通,独龙江每年依然有半年时间大雪封山。

  2014年,隧道即将打通的那段时间,老县长高德荣天天计算隧道开凿进度。“千年的铁树开花了,万年的冰雪融化了,独龙族人的梦想就要实现了。”

  公路隧道打通后,独龙江乡建成硬化路150公里、通组公路27公里,全乡过半家庭有了机动车。龙元村村民和晓永打工修路赚的第一笔钱,花在了考驾照上,随后买车跑起了运输。

  被公路改变命运的,还有迪政当村的李文仕老人一家。因为家里穷,她的4个女儿只有一个在县城念了初中。“现在九年一贯制教育,孙辈们没一个辍学。”

  脱贫寻路

  有了公路隧道,和晓永的运输收入翻了番,年收入接近5万元。可他说,自己最大的资产在山上。2013年种植的草果,陆续采集、收购的两亩多中药材重楼,如今价值几十万元。

  “产业问题不解决,脱贫难得很,返贫快得很。”高德荣说,选产业有讲究,要顺应自然规律,科学组织和安排生产生活。

  独龙江乡过去没有草果,刚引种时群众不敢种。“苦劝不听,那就干出样子来!”十多年前,五十出头的高德荣摸索着在独龙江边建起示范基地,免费培训村民,但应者寥寥。

  后来,高德荣又自掏腰包,发工资请村民来管理草果基地,等草果苗长好了,再送给他们种植。

  第一批草果收获时,高德荣请乡亲们现场见证销售过程,眼看着草果换来了钞票,大家开始主动要种苗、学技术。

  如今,独龙江乡草果种植面积达到6.6万亩,仅此一项人均增收3300多元。

  后发赶超

  对独龙族人而言,摆脱贫困,迈向全面小康,时间不等人。

  2017年,刚调到独龙江乡孔当村任党总支专职副书记的余明花第一次入户,迎接她的是满地瓜子皮、东倒西歪的啤酒瓶。

  余明花从引导村民叠被子、整理房间等小事入手,常态化开展“周一环境大扫除”。“如今要是哪家请你进门脱鞋,可别惊讶。”

  独龙江乡党委书记杨秀兴表示,纵向看独龙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横向看差距还很大,未来要从温饱型脱贫转向乡村振兴,关键是要把旅游搞起来。“我们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要自己动手抓上去。”

  怎么干?群众的眼睛盯着干部。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