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娱乐最前沿,一个专注明星八卦的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头条 > 正文

“门票寻亲”过程重于结果

时间:2019-01-31 06:43 来源: 作者: 阅读:

  “门票寻亲”过程重于结果

  河南一个景区自2018年1月起,将300余名失踪儿童信息印在10万张门票上进行销售。近日,一名被拐10年的女孩看到这一信息后,找到了自己失散的亲人。此事经媒体报道后迅速引发关注,在一片赞扬声中,也招致了部分质疑。有网友表示,女孩并非通过门票找到亲人,而是在网上看到相关信息才联系上亲人。

  类似寻亲行为此前曾在多地出现,山东、重庆等地一些企业将失踪儿童信息印在“宝贝回家”饮用水瓶、酒瓶身上,或制成寻人启事牌挂在共享单车上,但最终均因没有结果引发质疑。如今,河南这家景区“门票寻亲”终于传来喜讯,一名被拐10年的女孩在网上看到了景区关于寻亲门票的新闻,最终联系到了母亲。不过,有较真的网友提出质疑,认为该女孩是在网上看到相关信息后母女团聚,并非门票印失踪儿童信息做法本身的功劳。

  或许,失踪10年女孩成功找到母亲,存在一定的偶然因素,也未能改变类似“瓶身寻亲”“门票寻亲”成功率低的局面。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否定这种寻亲行为的价值。人海茫茫,寻找失踪儿童无异于大海捞针。从某种意义上讲,10万张门票撒出去如石沉大海,难以起到实质性帮助,是大概率事件。但至少,多一份寻找的力量,就多一分回家的希望。每一个儿童的失踪,都伴随着一个家庭的破裂,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值得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73874',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 })();

  我国每年有不少失踪儿童都未能回家,究其原因,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寻人的效果。过去儿童走失后,家人大都到处粘贴传单进行寻找,囿于个体精力限制,传播范围和影响力都十分有限,往往见过失踪儿童的人看不到传单,看到寻人传单的没见过失踪儿童。况且,印刷和散发传单本身也需要成本,一些家庭因为经济所迫,只能放弃寻亲。

  找回失踪儿童,不只是每一个家庭的责任,更需要社会的联动与配合。将失踪儿童信息印在酒瓶上、门票上,有助于发动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到寻找失联儿童的队伍上来。广大消费者、游客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层面,流动性很大,更具抽样性,“瓶身寻亲”“门票寻亲”可以几何倍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拓展传播范围,从而有力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帮助更多失踪儿童找到回家的路。

  以往,“瓶身寻亲”“门票寻亲”难免会被质疑有炒作之嫌。在一些人看来,这种寻亲行为相当于帮商家打了免费广告,却未必能够真正帮助孩子找到亲人。事实上,任何公益活动都不是“专门利人,毫不利己”,也会在客观上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我们不能因此忽视公益活动本身的意义。

  一直以来,社会大力呼吁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社会责任并非抽象的,而是体现在一个个具体的行动中。履行社会责任并非简单地要求企业做好事,更可通过正和博弈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双赢。对于“门票寻亲”,要多些支持,少些质疑,应该允许企业“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只有这样,才能引导更多的企业放下思想顾虑,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支持公益事业。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