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娱乐最前沿,一个专注明星八卦的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头条 > 正文

“反向过年”应有超越团圆的内涵

时间:2019-01-29 11:49 来源: 作者: 阅读:

  非常视点

  “反向过年”应有超越团圆的内涵

  毛建国

  全国将迎来春运节前客流高峰。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反向春运”旅客比例逐年提高,今年更多的老人和孩子来到北、上、广、深等中心城市过年。据交通运输部消息,今年全国范围内“反向春运”特征明显。同时,节前还存在客流由特大城市或省会城市向周边城市迁徙的特征。(1月27日《北京青年报》)');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73874',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 })();

  反向春运的实质是“反向过年”,不排除其具有一种经济理性,但更重要的,还反映出一种文化观的变化。春运大潮的形成,与“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传统观念有关。对于中国人来说,家与家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此也形成了独特的乡愁文化。

  随着“反向过年”的出现,把家人亲人接到自己工作生活的城市过年,显然免除了很多烦恼,从文化观上讲,这让人想到了“人在哪里,家在哪里”。在一个大流动的社会,这种对家和对年的认识,可能更符合时代特征。也正是基于经济和文化的双重驱动,这几年“反向过年”越来越多地出现,也得到了舆论的支持和认可。

  在老家是过年,到城里也是过年,只要家人团圆在一起,那就是美好的事。但是,如果“反向过年”仅仅剩下了团圆,恐怕也走不远。提到春运大军,很多人都想到农民工,想到了无根的浮萍,但在事实上,很多人在城市里早有了自己的家,有的在城市甚至生活了数十年,已经习惯了城市的日常,却还是在春节期间选择了回老家过年。对于这些人来说,早早把父母接到城里来,根本不存在任何问题。之所以如此,恐怕就要回到年的本原上来了。

  在很多人的成长记忆中,都有着小时候过年的一幕幕场景。其实那时社会流动并不频繁,团圆的意义并不是那么明显,何以过年那么有魅力?这就要讲到年味。提到现在的过年,很多人都在感慨年味寡淡,两相对比,乡下还好一点,这也是很多人愿意回家去过的原因。而现在,“反向过年”了,一家人来到城里,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角落啊,能够找到过年的乐趣吗?如果这个乐趣找不到,索然无味,“反向过年”就很难走得远。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在“反向过年”上也是如此,人们来到城市过年,也是为了能够过一个更有乐趣更有意义的年。从这意义上,“反向过年”其实对城市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城市大有文章可做,也有不少城市付出了努力。拿北京来说,1月26日,门头沟区举办“福满京城 春贺神州”——“古道赏花灯 京西过大年”主题文艺演出;同一天,还有第十五届中外居民过大年活动,让外国友人也能感受浓浓的中国年味儿。当然,年味不仅是民俗活动,关键是要做到“文起来动起来乐起来”,赋予“反向过年”更多的正向意义。

  “正向过年”与“反向过年”到底谁更好,没有必要分出一个子丑寅卯。关键的是,无论怎么过年都要体现新年快乐。一个快乐的春节,团圆是基本,但不是唯一,还有其他元素。因此,“反向过年”应有超越团圆的内涵。如果,“反向过年”也是快乐新年,那么春运和过年,也就没有正向和反向之分,而“反向过年”也只是一个过渡概念。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