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年轻人”让传统文化更有生命力
智欣
近五成国家级非遗手艺、超七成(近800个)中华老字号登上淘宝,去年淘宝用户人均购买非遗、老字号商品超过2件,五成用户购买金额超过300元,其中80后、90后消费者占比超过七成,年轻一代已成为传统文化消费的主力军……据新华社报道,新华社瞭望智库日前举办的“振兴中华老字号路径探索研讨会”上,一组新近发布的传统文化消费数据引发了与会者热议。');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73874',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 })();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传统文化消费总体上已呈现衰微之势,而且这种趋势不可逆转。特别是一些非遗手艺及其产品,不少人感觉似乎已经到了濒临灭绝的地步,必须采取抢救性紧急保护措施,才能使之避免灭绝的命运。不料仅在淘宝这一家电商平台上,就有近五成国家级非遗手艺、超过七成中华老字号摆摊设点,一方面激活和拉动了传统文化消费,扩大了传统文化消费市场规模,另一方面促进了传统文化消费品生产和技艺传承。对这些产销两旺、成为时髦之选的非遗文化产品来说,“濒临灭绝”已成为过去的忧患,现在是如何更好地传承并发扬光大非遗手艺,更好地满足公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的传统文化消费需求的问题了。
正所谓“渠道即思路,渠道即方向”,有了更宽大的新渠道,就有了更广阔的新思路和新方向。作为移动互联时代集生活、消费、社交、发展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超级综合场景,电商平台为以非遗、老字号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广袤无垠的舞台,通过移动电商和新零售进行产品和营销创新,满足消费者日益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是非遗和老字号在消费升级时代焕发生机、创新升级的重大利好。
更重要的是,移动互联时代和电商平台都天然地与年轻人有更多的契合,80后、90后一代在移动互联技术和电商平台加持下,成为传统文化消费的主力军,意味着为传统文化进一步打开了“遇见年轻人”大门,让传统文化展现出了更灵动、更年轻的形态,全方位、多层面深度触达最活跃、最具潜力的年轻消费者群体。这既是移动电商和新零售为传统文化消费提供的机遇,也是让传统文化与越来越多年轻人相识相知、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一条捷径。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传统文化及其消费品通过各种新渠道、新方式走进年轻一代,在接受年轻消费者审视检验和与年轻一代互动交融过程中,不断砥砺和提升品格,潜心锤炼文化精气神,体现了传统文化博大开放、与时俱进的特质。这种发展模式和方向再次说明,传统文化绝不是抱残守缺、坐吃山空的无望之物,而是应当并且必须守正创新、开拓进取的活水之源,让传统文化更深入走进年轻一代,让更多年轻人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保护者、消费者、创造者,传统文化就能从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汲取营养,在坚守与创新中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
就在上周,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其中规定了一系列推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的制度措施。以法律法规、政府履职、社会工作以及移动电商与新零售等多方面合力,让传统文化更广泛走进年轻人的生活,正在成为越来越强劲的社会共识,传统文化与年轻人相遇相伴走向未来,这样的前景值得寄予乐观的期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