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给父母带点啥年货? 读者:孝心比年货更重要(2)
自我记事起,每逢春节临近,父亲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写春联了。父亲年轻时写得一手好字,每年春节前夕就成了全村最忙的人。此时,父亲会取出早已备好的红纸、毛笔和墨汁,将红纸裁成条,又把那些条状的纸分别折成五个、七个,或是九个方格,开始忙着给乡亲邻里写春联。我们这些小孩子,就站在一旁盯着看,父亲一边写一边跟我们讲一些有关春联的故事,讲做人做事的道理。
如今,每年临近春节,走在大街小巷,卖春联的随处可见,喷金的、挂式的、张贴式的……应有尽有,装裱精美,而且来得更方便,人们再也不用担心没人写春联了。不过,我老家门上最近几年没贴父亲手写的春联,父亲心里肯定不是滋味。今年春节,我要写几副春联送给父母,贴在老家的大门上,父亲一定会高兴!因为对他来说,春联不仅是在门上贴几个字,更是一种传承,一种希望。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载县委宣传部)
为父母准备些“文化年货”
周荣光
表弟在广州打工,一年或两年回老家一次。上周他发微信问我,过年回家给父母准备点什么年货好?我回答说,家乡这边啥都有,不需要从那么远的地方带东西回家。过了两天,表弟又发微信说,给他爸带了个能装U盘的小音响,因为老人爱听秦腔戏,他准备给U盘里录满秦腔唱段;给他母亲带了个能放音乐的音箱,方便母亲跳广场舞。
如今,农村越来越富裕,大多数老年人不愁吃不愁穿,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但文化生活还相对贫乏。不少老人过着酒肉充足却单调乏味的“春节”。表弟想到为老人置办丰富精神生活的“文化年货”,这样的孝心值得点赞。
从表弟给老人送“文化年货”想开去,各地都应该在节日期间多组织一些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健康活泼的气氛中过一个文明祥和的春节;这是农民群众的愿望,也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需要。同时,置办“文化年货”还可以和正在开展的“三下乡”和“慰问送温暖”等结合起来,送一些科技致富和新农村建设的图书、画册等“文化年货”,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感受党和政府关怀的同时,勇立新风,移风易俗,进一步制止、刹住封建迷信和“黄赌毒”以及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歪风邪气,净化社会风气,树立文明生活理念,形成文明过节的良好社会风尚。
(作者地址: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玉泉东路兴秦新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