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娱乐最前沿,一个专注明星八卦的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头条 > 正文

郑州这所老年大学受追捧 老人进来“不愿意毕业”

时间:2019-01-18 12:36 来源: 作者: 阅读:

  不少老人进来就“不愿意毕业”

  郑州:家门口“老年大学”受追捧

  本报记者 余嘉熙 本报通讯员 邱峰 张少波

  “活到老,学到老。”77岁王玉君没有想到,从2000年在老年大学开始学习绘画,兴致越来越高,一学就是18年,成了一名“不愿意毕业”的学生。');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73874',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 })();

  说起上老年大学的初衷,王玉君老人笑着说:“学点新东西,培养个兴趣爱好,不和社会脱节,还能找到一帮志趣相投的朋友。”

  1991年10月,工商银行郑州分行老年大学的前身——河南分行营业部老年大学顺利创建。28年来,老年大学由最初100平方米教室、2名工作人员和单一的教学课程,发展成今天700平方米教室、11人的师资队伍和多学科教学内容的老年综合大学,700多名退休职工在这里老有所为,发挥余热,被称为“银发求知的乐园”。

  只要身体允许,93岁的退休职工王君杰老人依然会坚持到老年大学“打卡”充电。有时她一星期五天都到校上课学习,是这所大学的模范生。

  作为首批学员,王君杰说,这个大学已经上了28年了,她心甘情愿做个永不毕业的学生。

  在二十多年的老年大学生活里,除了学习书法和绘画艺术,综合班、音乐班、智能手机班、手工插花班的课王君杰都上过。而老人最引以为傲的是,在学校的支持下,她出版了一本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王君杰书画集》。

  在工行郑州分行老年大学,像王君杰这样“不愿毕业”的学生有很多。“我们的学制实行的是终身制,不以追求文凭、追求学位为目标,而以快乐、健康为追求,有很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老年大学有关负责人说,这样做实际上等于是将老年大学变成了一个“文化养老”的场所,把“老有所学”与“老有所乐”“老有所养”结合起来,这在全国的老年大学办学实践中颇有独创性。

  如今,晚年幸福不仅仅是吃好穿好,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也是“标配”。

  经过28年的精心培育,工行郑州分行老年大学已经是枝繁叶茂,成果突出。

  音乐班结合教学,在学员中有计划地成立了合唱团、舞蹈队、戏曲小组、太极拳队等,自编自演了许多节目,组织了多次大型联欢会和演出,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表演和银行系统的宣传活动。书法、国画和古典文学,是这所学校的传统重点课程。而据不完全统计,老年大学已有50多名同学被吸收为市以上书协会员,退休职工中400多人次参加过书画作品展。

  同时,老年大学还探索创建“班级+团队+支部”的临时党支部建设模式,组织党员学员参与文明创建、精准扶贫、关心下一代、爱心公益等活动。

  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突破2.4亿,且老龄化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其中,独居和空巢退休老职工日益增多,也让老年大学受到追捧。

  在郑州,“入学难”不光考验着孩子,同样也考验着老年人。以郑州市老干部大学为例,因为面向所有在郑州居住的老人开放,每学期象征性收费百元左右,同样也是一位难求。

  “每学期学员人数都在增长,可依然不能满足需求。”郑州市老干部大学相关负责人陈霞建议说,老龄化社会正在到来,让每一个老年人与时代同行,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这需要全社会一起来努力。

  “现在的老年人,已由过去的老有所养,变为追求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工商银行河南分行副行长兼郑州分行行长、老年大学校长王晓东说,学校开展的老年课程,一直在顺应时代要求,从课堂设置到教学管理既注重政治性、知识性,也强调科学性、趣味性,这种教育养老的方式,是一种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享受快乐的养老方式,力争为他们追求新梦想、拥抱新生活搭建平台。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