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娱乐最前沿,一个专注明星八卦的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头条 > 正文

四川修表匠原地等待失踪儿子31年:一个家就像一块表(2)

时间:2019-01-16 08:17 来源: 作者: 阅读:

  有人说小孩有可能去了西安,离宝鸡近,他就去西安,有人说在兰州见过一个小孩,跟你的孩子很像,他就去兰州,也有人说应该在银川,那里人贩子多,两人赶紧买上火车票,带着干粮咸菜就去银川贴传单。吃干粮,睡车站。

  还有人说,很多孩子都被卖到东北,那里远,两口子坐了四天四夜的火车,去2000多公里外的锦州贴传单,又去沈阳贴。

  到了1993年,有人捎信说在重庆的报纸上看到有娃儿寻亲,年龄也差不多。两口子马上找到重庆的报社,跟寻亲的人见面,“一见面就不是,差得太远,我儿右下嘴唇有块疤,他没有。”

  那是韩小君一岁的时候,从门槛上摔下去磕的,流了很多血,成了韩峰心中儿子身上永远的胎记。

  韩峰后来有了另外3个孩子,都被放在乡下养大,他担心孩子到了城里,又被人拐走。

  兜兜转转,寻了大半个中国,希望的泡沫渐渐幻灭,韩峰竭尽全力,只希望儿子不要怨他没有找到。就像候鸟回巢一样,他觉得儿子也在找他。

  他回到原点,守在原地。

  “等儿子,不后悔”

  原点是会仙楼中心客运站附近的修表摊。

  风霜雨露,酷暑寒冬,每天早晨七点,韩峰拉着修表的箱子到街头出摊修表,傍晚收摊。儿子的照片贴在摊前,逢人打听,有没有见过这个孩子,人人摇头。

  时间也像个调皮的孩子,倏忽而过。

  第一架过街天桥就在眼前搭起,小青瓦房建成了30层高的大厦,青年路改成了剑南路,红旗路变成了涪城路,1995年,韩峰租住的小青瓦房被拆掉,修成了成绵路。

  他搬了几次家,住的地方越来越远,最后住到11公里外的高新区,但他没有挪动自己的修表摊,依然风雨无阻,就在成绵路口原来的位置摆摊修表。

  “我以前经常逗儿子,爸爸是干啥的,爸爸是修表的。儿子晓得我是修表的,我得等他。”他说。

  城市的模样翻天覆地,可儿子有没有变样,他不知道,也想象不出来,只记得那个小小的五岁半的样子。

  修表匠也越来越少,最初200多人,后来几十个,直到整条街就剩他自己。再后来,城管来了,告诉他不允许摆摊。

  他找主任,找局长,找当官儿的,“我说我儿子丢了,我得在这儿等他。”谁丢了孩子都急,他知道领导也通人情,城管执法队和街道社区决定定点帮扶,给他申请了利民便民服务点,让他在街头修表。

  自打有了BP机的滴答声,接着是手机和弦铃声,修表业渐渐衰落。韩峰说,上世纪80年代,他修表一个月有三四百块钱的收入,日子不错,现在还是一个月三四百,已难以为生,全靠妻子在农村养鸭养兔。

  31年来,韩峰说他不是没有赚钱的机会,朋友喊他做服装生意,他不去,朋友成了千万富翁,朋友让他去大商场修表,赚得多,他也不去,“等儿子,不后悔。”

  他摆摊修表,坐在一棵榕树下。1998年种的榕树已经一抱粗,旁边是1966年栽的法国梧桐也一抱粗了。他说,榕树不落叶,看不出时间,法桐落叶,树叶落下来,树叶长上去,一年过去了。

  这个修理时间的人,身上也刻满了时间的痕迹。白发一茬茬冒出,右眼长时间戴着单目放大镜修表,视力逐渐模糊,皱纹满布,眼皮耷拉下来。

  他守在原地,看了31次叶落叶生,如今是一个65岁的老人了。

  转机

  转机出现在2018年7月。绵阳城管局工作人员将老人等待儿子的消息告诉了当地媒体,许多记者赶来采访。

  这不是韩峰第一次面对记者。2014年,当地一家媒体报道他乱摆摊点,修表摊差点被取缔。2015年另一家媒体来采访修表手艺,他缄口不语,“怕报道了,摊子又不保。”

  这么多年,他早就学会了妥协和避让,但说到帮助找儿子,他和盘托出。

  报道发出不久,一个叫闫世锋的热心人看到这则新闻。彼时,闫世锋坐在太原到西安的动车上,用手机刷新闻,马上联想到多年前的一个朋友。

  闫世锋说,大约2001年,他还是一名大学生,暑假和来自阳曲县的室友在太原一家超市打工。有一天下班后,室友喊着老乡张立和他一起喝酒。席间,他看到新结识的张立满脸愁容,问怎么了,“张立说他正跟他爸闹矛盾,他顺嘴说了句自己不是亲生的。我问他以前是哪里人,他说绵阳那边的,亲生父亲是个修表的。”

  张立会不会就是韩峰要找的人?一个闪念从闫世锋脑子里划过,第二天,2018年8月12日,他拜托绵阳的朋友,朋友又托朋友,到成绵路上找韩峰,人没找着,在报亭留了一个电话。

  当天中午,韩峰和闫世锋取得了联系,双方的联络并不愉快。“我说我可能找到你儿子了,韩大爷不冷不热,觉得我是骗子。”闫世锋说。

  下午,闫世锋托太原的朋友专门去了趟阳曲县,要到张立的电话,把电话号码转给韩峰。晚上,韩峰和老伴儿张素荣紧张地按下号码。接通后,韩峰问,“你是张立吗?”那头说,“打错了。”接着挂了电话。

  这让闫世锋始料未及,“张立的电话是广东的,那边的诈骗电话多,我说张立是他儿子,张立又说不是,老两口怀疑我是不是找人合伙诈骗,更不信任我了。”

  闫世锋给张立打电话。闫世锋说,你亲爸在找你。

  我是阳曲本地人。张立回。

  你是绵阳人,被拐卖的,你当年说过。闫世锋说。

  我的事你别管。张立说。两人不欢而散。

  接下来四个多月时间,闫世锋隔三差五给韩峰打电话,把自己的公司单位、照片、工作证件一一发给他,“我不能确定你们百分之百是父子,但我百分之百不是骗子。”闫世锋说。

  韩峰说,起初他不确信张立是不是自己儿子,直到派出所帮他查出一张张立的工作照。照片中,中年男人右下嘴唇有一块明显的疤痕。

  瞬间,韩峰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就是他了。

  闫世锋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我真不是骗子。”

  “像钟表一样,顺其自然地走下去”

  2018年12月25日,绵阳涪城区打拐办给韩峰带来一个更确凿的消息,经过绵阳、广州两地警方的共同劝说,张立和韩峰进行了DNA亲子鉴定,两人比对成功,确系父子。

  遗憾的是,张立不愿相见。

  电话始终不接。老两口试探着发短信,“儿子,妈妈想你。爸爸韩峰。”发了20多条,杳无音讯。韩峰有点失落,也能理解,“他是怕不好跟养父母交代。”

  确实,张立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自己的养父母已经年迈,养父母对他很好,不想让养父母承担责任。

  在闫世锋的印象中,张立脑子聪明,很讲义气,不愿相认是担心对不起养父母。

  2019年1月3日,闫世锋再次打电话劝说张立,“你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人家给了你一条生命,等了你31年,你就圆老人一个梦吧,让他知道你还活着,他心愿就了了。”

  这一次,张立在电话里说,他要给韩峰一个惊喜。

  三天后的早晨9点,韩峰正收拾东西,准备去11公里外的修表摊。自己拨打过无数次但始终没人接的那个号码忽然响了起来,他接起电话,才知道儿子和儿媳已经在楼下了,“心都跳出来了。”

  相见的那一刻,准备的好多话都没说出来,只说了句,“31年了,我找你找得好苦噢。”张立不住地说着,“对不起……爸,妈。”听到一声“妈”,张素荣的眼泪夺眶而出。

  张立看新闻得知绵阳最近冷,专门给韩峰买了一件厚外套,给张素荣买了一条金项链,还买了很多营养品。

  中午,张素荣订了饭店,喊来幺爸、幺妈和孃孃(当地方言,指叔叔、婶子、姑姑)做陪,她知道张立常年在广东不吃辣,专门张罗了一桌清淡的菜,招呼儿子儿媳。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