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娱乐最前沿,一个专注明星八卦的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头条 > 正文

排队几小时看病五分钟 小病扎堆大院 医联体“卡”在哪?

时间:2019-01-15 17:23 来源: 作者: 阅读:

  小病扎堆大医院 医联体“卡”在哪?

  “排队几小时,看病五分钟”已成为大医院的常见现象。如何让市民不再“小病扎堆大医院”?今年东莞“两会”开幕前期,已有多名市政协委员就“分级诊疗”上交提案。致公党东莞市委会建议,健全和完善全市“医联体”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

排队几小时看病五分钟 小病扎堆大院 医联体“卡”在哪?

  人民医院内科门诊诊室外坐满候诊患者 羊城晚报记者 王俊伟 摄

  聚焦2019地市两会

  东莞

  羊城晚报记者 文聪

  医联体建设问题多

  医联体是实现分级诊疗、实施双向转诊的一剂“良药”。据统计,目前东莞市的医联体构建形式各异,多以松散型医联体为主。除了东莞市人民医院与谢岗医院构建的“一对一”医联体模式之外,全市还组建了29个不同类型的专科联盟。

  致公党东莞市委会调研发现,东莞在推进医联体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医保的支持和支撑力度不够。结算政策支持不足,医保定额如何结算、如何合理分配不清;医保的杠杆作用在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中未能充分发挥,存在三级综合医院一号难求、基层医疗机构接诊较少等矛盾现象,这必然会影响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的可持续性。”

  “其次,大多数医联体都属于松散型,没有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和完善的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和利益分配不健全,各成员医疗机构人、财、物隶属于不同部门管理,医联体内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不明确,人力资源无法根据需要及时交流和调整。”

  三是医联体监督机制尚不健全,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实际操作标准不完善。

  四是三甲医院帮扶镇街医院的积极性不高,患者上转容易下转难,成员间的收益分配、责任与风险分担难以达成共识。

  基层医疗有待提质

  14日,致公党东莞市委会提交了《关于健全和完善我市“医联体”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建议》。文中建议,建立健全医联体的协调、监督、评价机制,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医联体各成员之间应成立专门机构,管理、协调医联体成员之间的事务,使医联体能够稳定、持续发展。通过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医联体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促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确保医联体的公益性。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医保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与发改、物价、财政等部门的沟通,通过拉大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引导就医人群分流;将医保报销比例和分级诊疗相结合,在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实行不同医保报销比例;进一步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结算约束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效率和质量。

  据了解,由于东莞整个基层医疗队伍专业技术水平较低,服务质量难以“取信于民”,因此病情稍重的患者或家属即要求转省市大医院治疗,影响了分级诊疗制度落实。对此,致公党东莞市委会认为,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认同感。通过“传、帮、带”等方式对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加强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水平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硬件的配置或更新。

  信息系统应无缝对接

  破解分级诊疗难题,完善全市信息化管理机制也是关键之一。致公党东莞市委会建议,加强构建不同医疗机构科室间医联体,有机整合区域影像、心电、临床检验中心与医院信息系统,实现无缝对接,为医联体提供一体化、同质化服务,提高医疗诊断水平。

  而各单位在基本医疗、慢病管理、医院综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则应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推进优势资源向基层延伸,形成“大病在医院,小病在社区,康复回社区”的格局,畅通“双向转诊”渠道,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及成员单位的医疗成本。

  (《小病扎堆大医院 医联体“卡”在哪?》由金羊网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版权联系电话:020-87133589,87133588)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