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高估“罚酒三杯”的警醒作用
一种说法
不要高估“罚酒三杯”的警醒作用
东原
去年11月,国内多家五星级酒店曝出存在“脏布擦杯”现象,在酒店行业引起轩然大波,其中涉及7家上海的酒店。截至目前,上海7家涉事酒店的处罚结果均已出炉,每家酒店均被处以警告,并被罚款2000元。去年12月,媒体对2014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2.5%的受访者建议严惩存在卫生问题的酒店,包括对其进行摘星或降星;60%的受访者建议监管部门对酒店进行突击检查,摸清真实情况进行有效监管。(1月14日《法制日报》)
对于这种“罚酒三杯”式处罚,有两种不同声音。一些网友认为如此处罚太轻了。另有专家认为,罚款2000元确实不多,但由此给酒店带来的形象损失巨大,可以产生足够的警戒和提醒作用。
警戒和提醒作用的确是存在的,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确实有可能带来“用脚投票”。对于一家酒店来说,再多的罚款,也不过是痛在一时,可是一旦出现了消费者“用脚投票”,那就失去了未来,有可能迎来断崖式下跌,乃至“跌停”。在市场上,有着太多因为辜负了消费者从而被消费者抛弃的例子,然而,并不是每一次“屁股决定脑袋”行为,都会带来消费者“用脚投票”。
分析市场上出现的“用脚投票”案例,一般存在这么几种情况。一是充分竞争市场,而不是一家或者几家独大的市场;二是个别现象,而不是普遍状态;三是行为恶劣,而不是被认为“平庸之恶”。换而言之,如果是一个不充分竞争的市场,存在着垄断的现象;大家都是这样,根本就没有选择;行为本身带来的痛感相对较轻,忍忍也就能过去了,就有可能不会或者很少出现“用脚投票”。对于商家来说,即便迎来了,也在可控和可以接受范围内,他们其实根本不在乎。
有关酒店卫生的报道早已有之,不少酒店之所以无所谓,就是因为他们对于这个市场有着足够了解。这虽然是一个竞争市场,但“脏布擦杯”这种行为却具有一定普遍性,而且他们倾向于认为,这是一种“平庸之恶”,顶多会引起消费者一时反感,而不会遭到消费者的决裂式拒绝。其中既有“无知者无畏”,也有“无畏者无知”,这才是当前酒店卫生事件频发的根本原因。
任何一个市场,最重要的是形成一种预期,让每一种行为都能对应着一种未来。如果不能形成有效的预期,市场就会野蛮生长。对于酒店来说,“用脚投票”有些虚无缥缈,眼前的惩罚才是最值得警惕的。正如有网友所说,区区2000元罚款,还不够在这些酒店开一个房间,或者说还没有正常消毒的成本大,“罚酒三杯”式处罚,又能起到什么威慑作用?还不如给他们一个重罚,一巴掌打醒他们。
好市场有时是罚出来的。专业人士认为,罚款2000元虽然数额很少,但也是依法依规作出的,根据规定,情节严重还可以吊销执照。从罚款2000到吊销执照,这个跨度也太大了,自由裁量的空间也太大了。罚不是目的,不能为罚而罚,但也不能该罚不罚。在对市场监管上,处罚动辄顶格值得商榷,始终停留在最低一档,只是“罚酒三杯”,也要值得思考。去年11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表声明,建议对名不副实的星级饭店,该摘星的摘星、该降级的降级,为消费者评选出真正名实相符的星级饭店。这其实也是为了体现罚当其罚。
不要高估了“罚酒三杯”的警醒作用。如果这种警醒只是耳边轻吟,而且虚无缥缈,怎能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