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已进入“流感高峰期” 流感监测数据是怎么来的?
北京已进入“流感高峰期” 每周市疾控中心公布两组数据
流感监测数据是怎么来的?
元旦前后,北京进入“流感高峰期”,北京市最新的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表明,目前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和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共同流行,以H1N1流感病毒为主,检测阳性率为43.1%,低于去年同期的53.6%。每周,北京市疾控中心都会对外公布流感样病例的数据和病原学监测结果,并对疫情进行研判,这两组数据是怎么得来的?今天,记者专访了北京市疾控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流行病学专家杨鹏,请他揭秘流感监测数据得来的全过程。
流感样病例症状监测
每天报告:北京市有一张遍布所有一级及以上医院的流感病例监测网络。每天中午12时前,各个医院都要通过《北京市医疗机构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流感监测报告”模块报告前一天零时到24时的流感样病例数据。“每家医疗机构都有人来专门负责数据的审核与填报。”
各区审核:数据会上传到各区疾控中心;区一级的疾控部门将在每日14时30分之前对辖区医疗机构报告情况进行审核。
调查核实:一旦发现异常报告的数据时,将及时进行调查核实,这样的网络与效率,保证了流感样病例数据能够及时有效的汇总。
病例监测:医疗机构并不需要对所有的患者进行监测,而是集中在内科门诊、急诊和儿内科门诊、急诊以及发热门诊进行监测。
到底什么样的患者可以属于“流感样病例”呢?杨鹏介绍,医院机构对流感样病例监测主要是症状监测,也就是从症状来进行判断:发热(腋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
病原学监测结果更精确
症状监测的同时,还需要更加精准的病原学监测,北京市会定期公布病原学监测结果。
医院采样:监测第一步是,北京的各个哨点医院监测诊室负责采集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按照相关规定,国家级网络实验室每家哨点医院10月至次年4月每周采集标本不少于20件,5至9月每周采集标本不少于10件;市级网络实验室每家哨点医院10月至次年4月每周采集标本不少于15件,5月至9月每周采集标本不少于10件。为了让数据更加精准,要求医疗机构每周采集的标本量应均衡分布,避免集中、突击采样。采样的患者都是发病3天内的流感样病例。
开展检测:采集来的标本将进入各个哨点网络实验室,实验室在接收到哨点医院采集的标本后,会在12小时内开展季节性H3亚型、甲型H1N1流感、H5亚型禽流感、H7N9禽流感、H9亚型禽流感、乙型Yamagata系和乙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核酸检测。
最终复核:市疾控中心是最终的复核机构。这种病原学监测,可以帮助公共卫生人员更好地判断目前“主力”病毒株,从而对疫情进行更加精准的研判。本报记者 贾晓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