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娱乐最前沿,一个专注明星八卦的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头条 > 正文

她管妈妈叫“姐姐”

时间:2019-01-11 23:18 来源: 作者: 阅读:

  咨询手记

  她管妈妈叫“姐姐”

  小X是在一次做完“家庭图谱”的课堂活动之后来到咨询室的。原因是她在图谱中画出的家庭各个成员,包括大姨和姨夫在内的一大家子,彼此之间都非常和谐融洽,唯独把自己的爸爸画在了右下角的角落里。

  给爸爸画的表情也有点阴郁,跟画面中间大家幸福的表情和亲密的关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我在批语里反馈了这个发现,并邀请她如果需要且愿意,可以来咨询室找我聊聊。于是,她在收到作业反馈后,很快就来找我约了咨询。

  小X坐在我对面,很自然跟我解释她这样画的理由:跟妈妈关系特别好,“很平等,什么事我都会跟妈妈说”,甚至直接称妈妈为“姐姐”。

  小X从小是姥姥姥爷带大的,他们对小X疼爱有加;大姨跟小X也很亲近,没有长辈的架子,她和大姨之间还有一些妈妈都不知道的小秘密;跟姨夫虽然不算亲近,但不抵触,也算聊得来。而跟爸爸却几乎没有沟通,觉得他特别不了解自己,找不到共同语言,用小X自己的话说:“爸爸对我的爱我也感受得到,但就是感觉亲近不起来。”

  而且,让小X对爸爸颇有微词的是,她觉得爸爸对家里的事不怎么管,而妈妈对家里种种辛苦的付出,爸爸也不太领情。小X也想改善跟爸爸的关系,但心里却觉得并不可能,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讲到这里,小X停下来看着我,我向小X反馈了我的感受:“听你说这些,我明白了你呈现的家庭图谱是怎样的。刚才你评价爸爸的时候,我有一种很特别的感觉:我听到的似乎并不是一个女儿在诉说她和爸爸的关系,而更像是一个妈妈的闺蜜在跟我声讨妈妈的老公。”

  小X似乎特别同意这种说法,她一个劲地点头,然后告诉我:“就是这样,主要就是我爸,在家里真的什么都不管,都是妈妈一个人管。比如,我要找什么东西,根本不会问我爸,一点用也没有,只要问我妈,她很快会帮我找到。”小X意犹未尽地又数落了爸爸几句。

  这时,我问她:“小X,我明白你的感受。如果把一个核心家庭中的三个人看作一个三角,你觉得你们家的三角应该是什么样呢?”

  小X似乎愣了一下,随后认真地想了想,用手比划着说:“我跟妈妈很近,然后爸爸离我们很远吧。”我冲她点点头,然后接着问:“那你觉得一般家庭中,父母和子女比较理想的位置应该是什么样呢?”她试探着说:“等边三角形?”我笑了:“没有那么绝对,但至少孩子应该待在相对靠下一点的位置,上位由父母共同支撑。而在你们家里,我觉得你所处的不太像‘女儿’的位置,真的更像‘妈妈的妹妹’所在的位置,所以你刚才说会称呼妈妈为‘姐姐’时,我觉得真的是蛮贴切的。”

  小X若有所思地点头说:“听您这么一说,我感觉还真是这样的。”

  “那你能不能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希望她自己看到原因,然后再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啊。”小X并没有领会我的意图。

  “我的意思是,你在家庭中所处的位置,不一定是你主动选择的,也不一定是你情愿的,也许是家庭关系中一些动力把你推到了这样一个位置上。比如,妈妈对你来说非常重要,而你如果感觉到妈妈需要你站在她身边,你为了妈妈,就待在了这样一个本不属于你的位置。”

  经我一解释,小X立刻明白了,她回应说:“您说这种情况的确有,就是在我撞见我爸和我妈吵架的时候。虽然他们也会尽量避着我,但我也撞到过两三次,我就觉得我得帮我妈,她为我们家付出了很多很多,我得帮她说话。”

  “嗯,那妈妈会跟你倾诉抱怨爸爸的不好吗?”我问她。

  “偶尔会吧。但有时候如果是我主动谈起她跟我爸之间的事情,我妈就会回我一句:‘我们俩的事你别管。’”

  我问:“这个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呢?”

  她说:“有点儿不爽吧。但她不让问就不说了呗,我换个话题就好了。”

  “那你能不能想一下,如果这种话题不是发生在你跟妈妈之间,而是发生在你跟你的同龄人,比如你和闺蜜之间,会是什么样?”我继续启发她。

  “说实话,在同龄人中,我还真没有找到特别好的朋友,好到无话不说的那种。”小X说。

  “像你跟你妈妈那样的。”我替她补充道。

  “对的对的。”小X有点儿不好意思地笑了。“但我觉得,我肯定不太会去这么跟同龄人说这种事,我觉得这是人家的私事。她们愿意说,我就听着,要是不愿意说,我也不会多问。”

  “小X,你特别棒,对同龄的朋友,你的界限感特别好。对妈妈就有点儿界限模糊。妈妈和爸爸之间的关系,是他们两个人的事,虽然对你有重要影响,但你只能是个旁观者,而不是把自己卷入其中,加入某一方的阵营。”

  小X点头说:“的确是这样,我感觉我本来是想把他们两个人从坑里拉出来,结果我也被带到坑里去了。我看姥姥姥爷吵架的时候,就是您说的那种旁观者心态,觉得姥姥这点做得不对,姥爷那点也不应该,但感觉跟自己没啥关系。”

  “是,那为什么在姥姥姥爷那里就可以做到这样的状态呢?”我追问。

  “因为觉得在他们面前自己永远是孩子。”小X说。

  “是啊,你的悟性真好!”我夸奖她,然后说,“所以,如果你是以一个女儿的姿态看爸爸,他为你做了一个父亲该付出的,你就可以感受到他的爱并坦然接受这份爱;但如果你站在妈妈的闺蜜角度看爸爸,你就会挑剔他这还做的不够,那还做的不好,就自然产生了疏离感。”

  “是呀是呀,我想明白了这些,现在想起爸爸的时候都感觉温暖了很多呢!”小X脸上露出了轻松而灿烂的笑容。

  --------------------------------------------------

  咨询师感悟:

  随着社会越来越开放,很多父母接受了“家庭成员平等”的观念。追求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希望给孩子足够的尊重。这种观念没有错,但有时候,父母由于自己自身的局限性,对“平等、尊重”的看法存在误区,把“平等”与必要界限相混淆。

  对界限觉察不敏锐,对尺度把握不恰当,会让孩子承受本不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心理压力。实际上,传统观念中的 “长幼有序”,在某种意义上说明了界限的存在。

  文中小X的妈妈亲切随和,没有长辈的架子,让小X感觉似乎可以跟她无话不说,“没大没小”,虽然妈妈有过让小X“别管我们之间的事”这样的表达,提示小X有些“越界”了,但妈妈在夫妻关系中,的确仍存在没有处理好的委屈和被理解、被支援的需要。作为“贴心小棉袄”,小X感受到了妈妈的这些需要,并毫不犹豫地以“妹妹”的姿态跟妈妈站在了统一战线,来满足妈妈,将对抗的矛头指向爸爸。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发生的。

  小X的苦恼看似是处理跟爸爸的关系,实际是在处理跟妈妈的关系,以及在家庭中的“越位”。当她能够带着觉知去看待父母之间的关系对自己的影响时,让自己更舒服的改变就会悄然发生。

  小月儿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