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产研院:闯出一条科技到产业的新路
本报记者 张 晔 实习生 季天宇
开栏的话 蹄急步稳,全面深化改革迸发出磅礴力量;润物无声,百姓生活有了更多维度的获得感。即日起,本报推出“全面深化改革这五年”专栏,聚焦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全面展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深化改革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去医院体检看病,拿着X光、B超、CT等各种医学影像片,你是让医生看还是电脑看?
其实,这个看似荒诞的问题无需回答,人工智能正在悄悄地改变传统诊疗模式。
近日,JITRI-鱼跃联合创新中心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人工智能项目经理团队达成合作,共同开展“万里云智能读片系统”开发,打造一个能读片,还会对疾病进行初筛、分类的“AI医生”。
不是政府机构,也不是事业单位,不像高校院所,也不同于各类成果转化中心,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时代产物,江苏省产研院闯出了一条科技到产业的新路。
政府放权,游离体制之外的科技“四不像”
科技与经济“两张皮”,是个老大难问题。
科技成果转化,政府用政策推动,却不是具体技术实施者;受制于信息不对称,找不到技术供应方;有技术的科研院所,缺人缺资金。如何破局?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产研院调研时指出,要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
看似“四不像”的产研院,一头连着科研,一头连着市场,天生就是块试验田,只要符合“四个对接”的要求,都可以大胆探索。
借鉴国外经验,江苏为产研院量身打造了新体制:产研院在省政府组建的理事会领导下工作,不隶属于任何部门;院本部不承担具体的研究任务,主要负责科技资源引进、专业研究所建设、重大研发项目组织等;政府不插手具体科研活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我们就是要做高校院所不适合做、企业又做不了的事。”产研院院长刘庆说,“不与高校争学术之名,不与企业争产品之利,聚焦对基础研究成果进行二次开发向企业转移。”
绝对控股,科研团队成为成果转化主人翁
“许多过去出台的政策,都是设法提高科技人员的成果转化收益,却未把成果的所有权和处置权交给科技人员。”产研院党委书记胡义东介绍,部分科技人员投身创业,公司通常由原单位或领衔专家控股,团队大多数人的利益被忽略,积极性大打折扣。
因此,产研院把团队绝对控股作为构建专业研究所的门槛。地方政府出“大钱”,持中股;产研院出“小钱”,持小股;研发团队出“零钱”和技术,绝对控股。三方以现金出资方式设立运营公司,团队持股最高可达70%。同时,合同科研和孵化企业被当作考核研究所的“硬杠杠”,不合格就淘汰。
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研究所,曾是华中科技大学与无锡惠山区合作成立的事业性质科研机构,改制为研发团队持股60%的混合所有制公司后,资金分配由过去“谁的职位高、头衔大,谁分钱多”变为“谁的项目前景好、能赚钱,谁分钱多”,利润分配由过去“靠领衔专家影响力搞平衡”变为“按工作实绩论多少”。改制两年,合同科研到账收入由1000万元增加到4000万元。
企业命题,市场买单才是创新真需求
市场瞬息万变,往往等不到成果成熟再去对接、转化。同时,产业技术创新也不是无指向地自由探索,企业愿意“买单”的需求才是真需求。
为聚焦真需求,江苏省产研院于2018年推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由行业龙头企业提出技术需求,产研院通过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培育组建研发团队,实现双方精准对接。目前,已有大全、鱼跃、法尔胜、康得新等10家行业龙头企业成立联合创新中心。
炼钢酸洗废水是钢铁行业的“卡脖子”难题。法尔胜泓昇集团成立联合创新中心后,抛出“绣球”:只要能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目标废酸回收率90%以上,钱不是问题。脱胎于南京工业大学的膜科学技术研究所,曾完成多个世界性污水处理难题。这一次,他们制定以扩散渗析或树脂吸附去除酸中重金属离子的技术方案,并实现盐酸回收。但是企业认为,做出来还要用得起才是真正的好技术,现在的处理成本还是高。这一下就让科研人员找到了接下来的研发目标。
“我们是连接高校院所与工业界的桥梁,连接全球创新资源与江苏的桥梁。”刘庆说,产研院所有的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最终目的是为了闯出一条科技到产业的新路。成立5年来,产研院新建研究所19家,转化3100多项成果,孵化580家企业。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