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年轻人用40秒系列短视频带你穿越40年
不用宏大叙事,故事、趣味、反转、情感上阵——
这群年轻人用40秒系列短视频带你穿越40年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爱美的中国人,在“穿”上得到了渴望已久的释放。
抖音里11岁的网红“老艺术家”,穿越回1978年拿着弹弓比划,玻璃窗碎了,那句“妈妈牌”浑厚女中音“作业写完了吗”传来;2018年,还是这名年轻的“老艺术家”,头戴AR眼镜正在虚拟世界手舞足蹈停不下来,那句熟悉的“作业写完了吗”的例行询问又传来……
漂亮的小姐姐,在40秒里,换上从1978年到2018年各个年代的时装,笑容甜甜、款款向你走来……
产房外,从1978年到2018年,从写信到BP机留言,再到用智能手机视频通话,男青年一遍遍向奶奶报喜“我媳妇儿生了”……
供销社柜台前,年轻女士用粮票换取粮食给孩子“做好吃的”;40年后,孙子刷脸支付要给奶奶“做好吃的”……
一对年轻男女从坐在村口一起听大喇叭跟唱喜欢的歌曲,到播放手持式大型录音机,再到歌舞厅一展歌喉,随声听、摩托车音响、汽车音响、迷你KTV依次上阵……
最近,《40秒·40年》系列短视频,刷爆微信、微博、抖音等互联网平台。它们由共青团中央出品,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承制,以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5期短视频,主题分别为玩具、通信、服装、消费支付、跟唱。截至2018年12月23日18时,有181个全媒体平台对《40秒·40年》进行关注和报道,节目阅读总量已超3300万次。
这些短视频是怎么出炉的?到底是哪些元素,戳中了观众的心?
翻阅几期《40秒·40年》,有个共同点:不同于以往一些媒体惯用的宏大叙事,它们没有一句空泛的口号,无一不是小切口,讲述的都是普通人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它们没有高屋建瓴式的总结陈词,有的是足够接地气的细节,让读者自己感受时代变迁。
年轻人容易接受、喜欢的方式是什么?这是拍摄前,制作人高旭与支付篇、跟唱篇执行导演于冰考虑最多的问题。视频团队在B站、抖音等平台,一遍遍观摩研究年轻人追捧的热门视频,线上线下访问,接地气、讲故事、反转、有趣、3分钟内关键因素被归纳出来。
这些视频使用的正是这样一些元素:手制弹弓、铁皮青蛙、掌上游戏机、变形金刚……第一期节目里出现的这些玩具,几乎伴随过70后至00后每一代人的童年。第二期,写信、公用电话、BP机、大哥大、手机,人们的通信方式越来越便利……
“越是真实的、越贴近人们生活的作品,往往越有说服力。”制作组编导李宁说,视频用事实说话,围绕的是玩耍、穿衣、通信联络、买东西、唱歌等这些几乎每个人都离不开的生活方式来展开,才让人觉得亲切、可信。
《妈,今天我给你做好吃的!》视频中前两个10年,都是妈妈买东西,对孩子说“乖,妈给你做好吃的”,这样一句话,相信温暖过每一个孩子关于母爱的记忆。
到了后两个10年,支付方式越来越便捷,妈妈渐渐老去,台词变成了“妈,今天我给你做好吃的!”“奶奶,今天我来给你做好吃的!”视频呈现的,不仅仅是时代变迁,也是母子、祖孙朴素深切的亲情,以及唤起年轻人“及时行孝”的善念。
这种非说教式的呈现手法,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传播正能量的社会效果。网友“DHL”留言:“小编走心了,顶起!回家给妈做好吃的。”网友“南浔不难寻”表示,“放寒假回家要教会妈妈移动支付,让妈妈跟上时代的发展,也享受到科技的便利”。
有趣与反转,也在这组短视频里得到了充分展现。在玩具篇视频里,剧本一个打眼环节是,每次男孩玩耍时,都有一位极富母性光辉的中年女旁白,“小明,作业写完了没?”
如果说评选出每一个孩子童年时代两个最大的对立面,那一定是“玩玩具”和 “写作业”,后三个字是许多孩子童年的特别记忆。制作组故意采用了这一反转的方式,达到了喜剧效果,让人印象深刻。
制作组是一群以90后为主、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人。为呈现出“至少自己要看得上”的水准,这群年轻人较上了劲儿。
在服装篇里,漂亮小姐姐40秒换了20套衣服,分集导演梁艳实际准备了30多套服饰。编导们查阅资料,向北京服装学院多位教授请教,翻了不计其数的摄影照片集,还跑去服装店道具店找衣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己更真切地感受到了时代变迁,感受到了现在物质丰富生活的幸福。”
在跟唱篇有这样一个情节:女青年骑上带音响、播放着流行歌曲的摩托驶过,引得男青年频频侧目。女演员事前并不会驾驶摩托车,花了几个小时现学现用。
而无论是零下10摄氏度拍摄时的瑟瑟发抖、还是为后期剪辑熬过的数不清的通宵……当看到最终呈现的效果,制作组的小伙伴们觉得还是非常欣慰的。
努力也换来了好“收成”。
玩具篇上线当天,就在团中央微博平台获得403万的阅读量,通信篇微博上线累计播放量高达312万多,服装篇在中青报微博平台的阅读量达248万,支付篇和跟唱篇均上线10分钟到达10万+。
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青年报对节目进行了全媒体矩阵一级传播和全面推广,包括新华社App、中国青年报App、新华网、中国青年网、中青在线、优酷网、搜狐网、腾讯网、今日头条等。其中,中国青年报App进行了首屏置顶推荐,今日头条、百度新闻、腾讯新闻、一点资讯等进行了置顶处理。
微博平台上,围绕5期视频共发布信息10万条以上,总阅读量达4500万次,节目播放量超过2000万次。
微信平台上,新华社、央视新闻、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报社、中华儿女报刊社、团中央学校部、中国移动和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微信公号等大号发布了视频。其中一些省级、地市级及以下团委和高校传媒联盟微信进行了转发。中青报全媒体矩阵超过25家青年类公号也进行了转发。
为响应中国青年报全媒体发展的号召,微信小编们又打开思路,将这个视频产品加工成更多、更生动的微信产品。
在拿到40秒视频样片后,“青年观察家”微信公众号编辑对5个视频内容进行了梳理研究,按照微信用户的阅读习惯进行重新划分,并在对视频解析的基础上做了丰富延展,确保5期内容既紧密围绕《40秒·40年》的主题,又在展现形式上、互动方式上有所区别。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