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突破瓶颈 增强基层活力
东莞实施基层基础强化工程,加快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加快突破瓶颈 增强基层活力
网格员正在检查村内的房屋受损情况。
■数读
制图:杨佳
2018年10月9日上午,在东莞莞城北隅社区一间老房里,一名80多岁的独居老人突然发病,晕倒在地,意识模糊,手指轻微颤抖。危急时刻,两名社区网格管理员巡查经过此地,敏锐地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把老人送进医院。所幸抢救及时,这名老人很快脱离了生命危险。
像这样的社区网格员,东莞已有近万名。他们每天行走在基层一线,帮助群众的事例屡见不鲜。东莞593个村(社区)被划分为2958个基础网格,全市建成上下联通、运作高效的市镇村三级指挥调度体系,构建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基层治理格局,切实做到了信息掌握到位、矛盾化解到位、治安防控到位、便民服务到位,形成了具有东莞特色的社会服务管理新格局。
回顾刚刚过去的2018年,东莞市多措并举,加快突破瓶颈制约,促进基层共建共治共享,不断夯实基层根基,增强基层活力。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程癸键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驻所调解 打造新时代东莞“枫桥经验”
2018年12月19日,东莞市民温先生和林先生一同来到清溪派出所,向派出所人民调解员送上了一面锦旗,表达感谢之情。在这半个月前,两人因口角动手打架,温先生多处软组织挫伤,向林先生索赔遭拒。派出所调解员介入后,迅速做通了林先生的工作,林先生同意赔偿温先生的医疗、误工等费用,温先生也向林先生道歉,两人握手言和,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派出所有了调解员,是东莞创新社会治理的又一新举措。数据显示,东莞全市公安派出所每年接报非警务矛盾纠纷超过10万起。处置这么多矛盾纠纷,不仅占用了大量警力,而且缺少专业力量处置,效果往往事倍功半。
为切实解决基层矛盾纠纷调解难题,东莞市以政府向律师事务所购买矛盾纠纷调解服务方式,按照每个派出所不少于4名的标准,通过公开招投标,由中标律师事务所共选派500余名法律专业人员到全市125个公安派出所,全天候调解公安派出所接到的各类矛盾纠纷调解问题。11月30日,“驻派出所人民调解”工作正式启动。截至12月16日,长安公安分局7个驻派出所人民调解室受理各类矛盾纠纷512宗,成功调解495宗,涉及金额高达数百万元。实践证明,“驻派出所人民调解”取得了良好成效。
东莞市委党校副教授刘晋飞指出,“驻派出所人民调解”工作的启动,标志着东莞市非警务矛盾纠纷处置探索走向了行业性、专业性、规范化道路,是打造新时代东莞“枫桥经验”的重要举措,将有效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安全感和幸福感。
智网工程 “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
2018年10月9日上午,莞城北隅社区网格员王锦芳和祁沛文在辖区内巡查,经过沙地塘145号附近时,发现一名80多岁的独居老人并没有像平时那样闲坐在屋外。两名网格员走到屋前看了一眼,发现老人晕倒在屋内,意识模糊,手指轻微颤抖。王锦芳和祁沛文马上拨打急救电话。几分钟后,救护车到达现场,他们帮忙将老人抬上担架,送上救护车,并跟随救护车前往医院,待老人的女儿赶到医院后才离开。因抢救及时,老人的病情相对稳定。
东莞全市593个村(社区)被划分为2958个基础网格,王锦芳、祁沛文和全市近万名网格员一道,每天都在各自负责的网格中开展动态巡查。全市建成上下联通、运作高效的市镇村三级指挥调度体系,构建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基层治理格局,切实做到了信息掌握到位、矛盾化解到位、治安防控到位、便民服务到位,形成了具有东莞特色的社会服务管理新格局。
东莞“智网工程”数据库已汇聚16个部门提供的标准地址、非户籍常住人口、单位证照信息、社保信息、交通违法数据、治安警情数据等信息共计2.7亿条,形成并共享各类网格作业数据1.5亿余条。截至2018年10月,东莞“智网工程”累计发现并完成处置隐患104.1万宗。其中,92.5%的隐患都在村一级得到有效处置。
乡村振兴 共建湾区都市幸福栖居地
在中堂镇潢涌村,新升级的3.6公里长的江滨公园步道依东江支流而建,成为村民清晨傍晚休闲锻炼的好去处。道路两侧是郁郁葱葱的香樟树,树影下古色古香的花岗岩石护栏,小船驶过碧波粼粼的东江支流,河岸黎氏大宗祠等20多座明清古建筑周边花树繁茂,阵阵粤曲声在风中悠扬。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以建设“城乡等值,共存共荣,共建共享”的城乡融合2.0版为目标,东莞正致力于打造城乡高质融合示范区、共建湾区都市幸福栖居地。潢涌村在2018年率先完成试点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提出通过重塑古村核心区岭南风貌、江滨公园升级改造和建设湿地公园三大板块,力争将潢涌村打造成为兼具传统水乡底蕴和新时代工业内涵的岭南水乡精品村庄。
2018年,东莞全面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出台《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这一乡村振兴纲领性文件,提出了“1+1+N”的乡村振兴战略政策体系,圈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具体着力点——以精品都市农业和集体经济提质增效为方向,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切入点,推动乡村生态振兴;以培育文明乡风为引领,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以打造过硬基层党组织为基础,推动乡村组织振兴;以培育引进为重点,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随着乡村振兴规划和建设的推进,东莞已经开始出现从城镇到乡村的“逆迁移”——外嫁女谢艳珍从镇上回到了南社村,打理一家餐饮店,一个月营业额达10多万元;超朗村旧村面貌大变,12户搬到新村居住的农户,又迁回了旧居;在茶山镇政府工作的谢先生,从镇中心区搬回村里的自建房居住,在附近生态园慢跑成了他每天最惬意的事。
■未来谋划
推动社会治理向基层下移
只有基层强,东莞经济才能强,社会才能稳。中共东莞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实施基层基础强化工程,加快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基层基础强化工程包括创新党领导下的基层协同共治机制,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科学化、精准化水平,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持续推动次发达镇村加快发展四个方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