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娱乐最前沿,一个专注明星八卦的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头条 > 正文

为一句承诺6代人守墓130年 阻退数十次盗墓

时间:2019-01-09 21:45 来源: 作者: 阅读:

  为一句承诺6代人守墓130年 阻退数十次盗墓

为一句承诺6代人守墓130年 阻退数十次盗墓

赵正广和李将军墓。

为一句承诺6代人守墓130年 阻退数十次盗墓

  赵正广夫妇居住的窝棚。

  130年前,一位官至一品的清朝提督李长乐病故,他的一位下属承诺为其守墓。不想,这一承诺,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如今,守墓的已是那位下属第六代子孙了。

  在马路旁,“藏”着一处墓地和墓地边简陋的窝棚,一对老人每天居住在窝棚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不为别的,只为祖上的承诺。”64岁的赵正广,和同龄的老伴赵元珍生活在窝棚里守护墓葬,严防被盗,已整整12年。赵正广是第6代守墓人,从祖上第一代守墓人开始,他们在这里已守了130年。

  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文/摄

  守墓人已经传了六代

  墓主李长乐,是清朝的“大将军”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江苏盱眙人李长乐病故。李长乐(1837-1889)字汉春。因作战骁勇,擢千总,赐花翎,同治四年(1865年)赐黄马褂。历任湖北、湖南、直隶提督,被封为“勤勇大将军”。李长乐生前在扬州购置宅院定居,去世后,奉旨安葬在扬州西湖镇经圩村赵庄。

  1月4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赶到李长乐将军墓葬处。在赵正广带领下,从马路走进繁忙的施工工地,走过数十米泥泞的道路,远远就看见用钢管和木材搭建的简易大门上,赫然挂着一面“古墓保护区,闲人免进”的蓝底白字铁皮牌子,上面写有报警电话110和看墓人老赵的手机号,非常醒目。在铁丝网拉成的遮挡围墙边,细心的老赵还堆放着一个个空油漆筒,一有风吹草动,这些空筒就会给他“报警”。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走进去,看到墓葬刚刚被水泥粉刷过,墓前石碑上,刻有“清谥勤勇公直隶提督先曾祖李公长乐之墓”等文字。这块石碑,是20多年前李长乐的第四代后人树立的。赵正广夫妇居住的窝棚,在不远处。中间散布着一块块蔬菜地,一些地方还长有荒草。走进赵正广的“家”,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有些吃惊,高不到2米,面积大约30平方米。里面放着一张床和锅碗瓢盆等简单的生活用品。电接的是工地临时电,没有自来水,用水桶接的工地水。“我很知足了,以前这里没有工地,白天我用电瓶充电来维持晚上照明,只能照明,其它不敢用;水是从家里带,用大塑料桶装,煮饭烧茶才舍得用,淘米洗菜都用河水。后来河塘填了,工人们进来施工了。”老赵说。

  “孩子呀,你们要好好地看护李将军的墓,要对得起人家。”这是赵正广的岳父经常对他们夫妻说的话。赵正广的岳父名叫赵振宣,今年84岁,是第5代守墓人。12年前,因为身体原因,他将“接力棒”交给了女儿和女婿,女儿身体不太好,重担基本落在了赵正广的肩膀上。

  因为有人守墓,盗墓贼数十次盗墓均未得逞

  其实从15岁起,赵正广就开始参与守护古墓,40多年间,他独自或和前辈们一起,阻退过20多次盗墓行动。

  赵正广和老伴赵元珍是同村人,赵元珍的祖上是李长乐的部下,李将军病故后,其后人和赵家商定,由赵家后人守墓。李家给赵家6亩地和一幢小砖墙四合院宅子,让赵家后人边种地边守墓。

  “房子我没见过,听老人们说过。这些情况,我岳父的父亲赵万国最清楚。他是30多年前去世的。我小时候听老人家说过,房子应该是60年前拆掉的”赵正广回忆说,将军墓被盗过多次,洞都挖了,但墓坚固得很,还有守墓人守护,盗贼什么都没有偷到。

  常被人讥笑,但他为了祖上的承诺依然坚守

  墓地所在的地方,当地人叫“三道山”,是个十几米高的土丘。赵正广的儿子一家住在镇上,他和老伴白天有时候回去看看,拿点东西,但晚上必须住在墓地旁。老赵本来是个电工,12年前住过来后,就一心一意地看护墓地。赵正广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除了辛苦,自己还要忍受村里的闲言碎语,有的村民讥笑他看棺材发财了,儿子和儿媳妇也反对自己。好在老伴对自己十分支持。

  “还有就是李将军后人对我的认可,这让我觉得再辛苦也是值得的。这些年他们每年清明祭祖都要赶过来,有扬州的,有外地的。他们都感谢我,尊重我,我感到自己这一辈子干了一件大事。”赵正广说。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老赵夫妇靠“开垦”出来的几亩地,一年四季种蔬菜,除了自己吃,还能卖菜挣点钱。赵正广每个月有900元低保,儿子再补贴一些,老夫妻还养了些鸡改善生活。但老赵的窝棚冬冷夏热,冬天冷风呼呼,室内的水都能结冰;夏天如同蒸笼,蚊虫多得吓人;下雨天漏雨,地上潮湿。

  李将军后人感慨

  非常感谢!真是难得,难得,难得!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几经努力,在扬州问井巷,找到了李长乐将军居住在扬州的后人——87岁的五世孙李勇传和60岁的六世孙李家沂。

  “几代人如此这般忠心耿耿,真是难得、难得、难得!”年事已高的李勇传老人,一连用了3个“难得”对赵家人尤其是赵正广的艰辛付出表示赞赏。李老告诉记者,李长乐是当时扬州城里官阶最高的武官,曾统率晚清国防军“武毅军”。李家和赵家的渊源,起于李长乐的部下赵长霞,李家托付“看墓”,正是基于双方的互信。

  李勇传老人拄着拐杖领着记者参观老宅,记者还见到了李将军去世后的神道碑碑额。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神道碑,指的是立于墓道前记载死者生平事迹的石碑。李勇传告诉记者,据他所知,目前扬州存有神道碑的,这个应是唯一。老人自豪地向记者指认碑额上“皇亲诰封,建威将军,直隶提督,勤勇李公,神道之碑”20个篆书刻字,古朴流畅,记载着历史的沧桑。

  刚刚退休的李家第六代后人李家沂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李长乐的直系后人目前分布在扬州、常州、苏州、宁波等地,有一百多人。其中,年龄最大的是现居常州的第四代后人李信芳,95岁,他的父亲李谧斋,曾任晚清陕西工部员外郎。“我们所有的后人对赵家的守墓人,特别是对现在的赵正广夫妇,都非常感谢。他们付出太多,也希望当地政府能在水电等墓地基础设施上,以及生活条件上给予一定的帮助。”

  文物部门表示

  墓地虽非文保单位,但给予最大化保护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