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货抢劵疯狂套利 拿什么遏制“羊毛队”?
拿什么遏制“羊毛队”?
张淳艺
为吸引用户,很多电商、互联网金融平台等会不定期发放小额优惠券,但近日某电商平台统计,其实70%到80%的优惠券都落入了“羊毛队”的口袋,而没有被真正想购物的人领走。“羊毛队”们为何屡屡得手?显然不是因为勤奋,问题出在恶意注册账号和养号上。(1月2日《科技日报》)
前不久,知名咖啡连锁品牌星巴克推出圣诞促销,只要网友在星巴克APP注册新用户,就可以领一张兑换券,兑一个中杯咖啡。殊不知,一些人开发了自动注册机,后台自动调用打码平台进行兑换,短时间内获取数十万张兑换券,然后通过朋友圈、微商等渠道批量倾销。由于集中兑换严重影响正常用户消费,星巴克不得不紧急叫停电子兑换券的使用。根据业内人士估计,此次星巴克的损失高达1000万元以上。
这只是“羊毛队”疯狂套利的一个缩影。“羊毛队”一词的出现,最早是指一批以80后为代表的白领,专门选择互联网公司的营销活动,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换取高额奖励。后来,这一群体逐渐从分散个体向组团集聚发展,形成了有组织、有规模、有分工的职业“羊毛队”,发展出完整、成熟的产业利益链——卡商负责新注册电商平台账号;黑客负责开发“秒杀软件”;“羊毛队”负责抢货抢劵,秒杀福利;收货商负责转手变现。
“羊毛队”赖以生存的法宝,在于恶意注册账号和养号。一些组织和个人利用多种途径取得的手机卡号等作为注册资料,使用虚假的或非法取得的身份信息,批量注册网络账号。为防止被封禁和提升账号牟利价格,还会有意模拟正常使用的账号形态,保持账号的正常存续和使用。这些虚假网络账号是互联网上黑色产业的“帮凶”,它们闻风而动,小到薅羊毛,侵占正常消费者权益,大到从事网络攻击、网络诈骗等活动,助长互联网犯罪。
遏制“羊毛队”恶意套利,需要从法治和规则两方面入手。一方面“羊毛队”薅羊毛可能涉嫌违法。电商发放红包优惠券设置了一定条件和规则,“羊毛队”通过注册多个账号等方法,虽然表面上达到了接受红包的条件,但其实是虚构事实以欺诈手段获利,是一种诈骗行为。对此,公安部门可以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数额较大的还可以诈骗罪追究刑责。2017年4月,上海市公安局就曾通报一起通过企业红包软件套取50万奖励的违法行为,29名嫌疑人被抓捕。
同时,“羊毛队”薅羊毛暴露出规则漏洞。首先是实名制注册漏洞。尽管手机号码实名制实行多年,但市场上仍有各种非实名的黑卡和人员信息登记与实际使用者不符的黑卡流通,为不法分子规避实名制提供了方便之门。只有加强对各类通信卡号的控制和管理,真正全面落实实名制,才能切断恶意注册的源头。
其次是商家营销漏洞。前述的星巴克薅羊毛事件中,商家完全没有采用反制措施,只要用一个新手机号、填写简单资料,就可以得到一张价值37元的咖啡兑换券。这对于职业“羊毛队”来说,几乎是敞开大门薅羊毛。对此,广大企业必须认真反思,完善营销活动,比如增加短信验证、人脸识别等环节,修改优惠规则向有效用户倾斜等,从而提高“羊毛队”的恶意套利门槛。
漫画/陈彬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