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娱乐最前沿,一个专注明星八卦的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明星动态 > 正文

饭圈“二二七事件”:我仿佛看见法西斯的幽灵

时间:2020-04-02 11:46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阅读:

  肖战饭圈“二二七事件”,连我这种从来不关注娱乐圈的人都知道了,相信各位也已经基本了解。

  事件梗概:一个名为AO3的境外同人作品网站上有一部炒作王一博和肖战的同性题材作品,引起了肖战粉丝的愤怒。该网站创作自由度很高,举报作品失败,遂向有关部门密集举报将整个网站封杀。很多喜欢看同人作品的中国网友转手反击,大规模抵制肖战的代言产品和参演作品。

  事实上,全球各地的“追星族”都可以分为两类。一部分是只因为喜欢球技、演技和唱功的理性粉(今称“散粉”)。放在90年代或新世纪初,大概是为了周杰伦攒钱买海报、演唱会门票和唱片,或是喜欢某个NBA球星而购买其代言的球鞋。另一部分则十分狂热,甚至夹带着变态的控制欲、保护欲的人,放在今天的语境下类似于“饭圈”。试举几例:

  1980年12月8日,一个罹患精神病的粉丝来到约翰·列侬家中要签名,遭拒绝。粉丝当即枪杀列侬。

  约汉辛克力是个游手好闲的富二代,也是美国女星、影坛传奇朱迪·福斯特的铁杆粉丝。辛克力常常给福斯特写信,两度打电话给她,甚至在全国各地尾随福斯特,认为自己有多“投入”,福斯特对自己就有多痴情。辛克力不知自省,反而认为自己“不够努力”。为了引起偶像的注意,辛克力打算行刺美国总统,借此“一战成名”。

  1981年3月30日,辛克力向刚刚就任69天的里根总统连开六枪。只有一发被车门反弹的子弹打进了里根的腋下,距心脏只有一英寸。经过抢救,里根死里逃生,第13天便出院了。时任白宫新闻发言人布雷迪被子弹误伤,落下终身残疾。辛克力居然说:“此次枪击是历史上最伟大的表白。”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愧疚,朱迪·福斯特的事业和声誉也因此受到影响,当时她还是耶鲁大学的新生。

  1994年,《这个杀手不太冷》上映后,13岁的娜塔莉·波特曼受到众多成年男性粉丝的意淫信。

  因此,互联网并非饭圈疯狂的根本原因。互联网只是放大了个体的疯狂并迅速输出并映射在集体身上。饭圈几乎抱着父母养孩子的心态,如同黑社会、法西斯或者苏联的工人纠察队,其“成功”经验恰恰在于“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组织建设。

  其一,饭圈的统一战线。

  饭圈的统一战线不仅体现在内部的高度组织性:坚持打榜、制造话题、刷热度、买热搜,更体现在驰援武汉、出征护港等大是大非上。前者终究是个人喜好和内部事务,虽然躲不掉但大可不关心。后者则至少不会让绝大多数人表示反感。

  此外,如果爱豆与老一辈艺人同台或网上互动,饭圈能以粉丝团的形式向老一辈艺人表达尊重或祝贺,树立谦逊而热心的正面形象。至于平时看不上眼的“散粉”,更多地充当预备队,事出紧急可随时昭告,队伍进一步扩大。

  其二,饭圈的武装斗争。

  饭圈的斗争目标是一切可能影响自家爱豆的网络言行,但其认定标准总让人哭笑不得。在实战中,往往不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问题,甚至是侵犯他人言论自由的法律问题。例如,潘长江等老艺术家也会因为在节目中表示“不认识蔡徐坤”而被围攻。

  饭圈的武装斗争手段非常丰富。首先,结合人海战术,迅速控评(在明星相关的新闻下用统一话术表达支持),禁止他人发表任何不同意见;与反对者打长期战、袭扰战、车轮战,报复到人,精确打击。

  其次,某博、某瓣之外的平台非饭圈常驻,又有一定的注册门槛。无法施展人海战术的情况下,饭圈会立刻拿起“举报”武器,直接后果是“相关视频已失效”,“相关回答被折叠”或“真不巧,网页走丢了”。

  最后,对于“刺头”或上述手段均不奏效,可以发动人肉搜索。如果需要道歉或平息事态,完全可以“丢车保帅”,负有直接责任的饭圈高层会被开除,例如“二二七事件”中的“巴南区小兔赞比”。

  除了手段丰富,饭圈的百战百胜离不开敌人的羸弱。本世纪初,贴吧十分兴盛之时,我记得初中学校的贴吧就曾被“爆吧”。彼时的网络舆论群雄并起,不同的贴吧(李毅吧、坦克世界吧等)各有千秋,相互形成战略均势。然而,如今的饭圈却没有任何可以与之相匹敌的舆论力量。

  即便部分小众群体回击饭圈,武装斗争的手段并未被有效削弱。短期内的反制力量可能十分强大,但大多是组织松散、临时结盟、利益不同的“多国部队”,再加上其喜好(例如同人文)本身就是打擦边球,“见不得光”,对饭圈的战略威胁更低。

  其三,饭圈的组织建设。

  任何团体的强大战斗力均来自于其高效的组织架构和科学分工,饭圈也不例外。一些团体负责组织动员,另一些则是图文编辑或网络技术人员,甚至包括与明星工作室合作的公关团队。在“科学”的指引下,大大降低了人肉搜索的门槛。

  正如小破站需要在线考试才能进入,饭圈的门槛也不低:社交媒体动态、明星知识问答、支持度测试等。为了维护组织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已经入圈的成员也要被反复抽查、严格“政审”,“破坏分子”和“异见人士”很难潜入高层。

  我考察了“二二七事件”及先前数起饭圈风波,突然有一种法西斯在世的不想预感。翻开史书,饭圈侵犯言论自由,封锁舆论的手段似乎与法西斯如出一辙:

  先说日本法西斯。

  早在1933年,日本的书报亭中很难找到与政府观点相左的刊物。1936年,日本新成立的同盟通讯社垄断了国内所有国际新闻和大多数国内新闻的播报权。该社领导由战时大本营任命,发稿前必须由政府审核、批准。

  1937~1938年,日本政府发布系列禁令,禁止媒体发布任何反战、反军国主义题材的作品,不得用“好战”、“侵略”等词汇描绘日本,不能报道入伍军人家庭困难。1942年,日本内阁发布政令:“每条新闻和每个广播节目都要与国家目的保持一致。”高压舆论态势反而成为日本将侵略扩张美化为保护人民利益的正义战争的理由。

  纵观上世纪30~40年代,胆敢违抗禁令的日本媒体往往被迫接受专项审查或被停刊、查封,记者被解雇、被逮捕。《每日新闻》记者因认为“东条英机的军事策略不科学”而被解雇。《中央公论》因刊载与战争“不相干”的“消极”小说《莳冈四姐妹》,印刷用纸遭政府扣留。

  日本教育界着手清理“危害国家”的思想。1937年,以日本文部省颁布新教材《国体本义》为契机,大量强化“传统价值”、歌颂“皇道精神”的著作喷涌而出:将日本的历史成就归功于英明的天皇,激发在校学生的爱国情怀。

  对不愿“改过自新”或被怀疑“持有异见”的名流、学者乃至百姓,日本法西斯不惜动用国家机器打击报复,美其名曰“转向”:禁言、审讯、拘禁、折磨,迫使其承认军国主义的正当性,“举国一致”地爱国。接受“转向”者包括民主运动家吉野作造,女权活动家谢野晶子,日本共产党领导人佐野学,经济学家、左翼先驱河上肇,宪法学家美浓部达吉等。

  1931~1933年的高压政策中,平均每年有1~1.5万人遭逮捕,是20年代的十倍多。1936年,日本法务省以“散布危险思想”为由,逮捕数名反对法西斯统治、斥责“二·二六事件”的东京大学教授。1937年,因批评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东京大学经济学教授矢内原忠雄被迫辞职。

  再说德国法西斯:

  在纳粹支持下,大学社团首先行动起来:犹太人的思想、文字在“毒害德国,污染德意志民族”,必须将犹太作家的作品从德语文学中“清除干净”。

  1933年5月10日,德国歌剧院广场上,数千名学生从车上搬下图书,扔进广场中心的熊熊燃烧的柴垛中,现场欢呼不断。纳粹动用广播电台全程直播,还拍成电影在全国院线上映。

  当天,纳粹公开焚毁的图书主要来自如下13名作家:思想家、哲学家卡尔·马克思,政治学家、左翼运动家卡尔·考茨基,小说家海因里希·曼,作家托马斯·曼,小说家、社会活动家厄普顿·辛克莱(美),文学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美),作家阿图尔·施尼茨勒,作家、诗人斯蒂芬·茨威格,传记作家埃米尔·路德维希,小说家埃里希·雷马克,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剧作家、演员埃里希·卡斯特纳等。他们要么是犹太人,要么在作品中反抗、抨击纳粹统治,要么惨遭迫害、流亡海外。

  四个月后,希特勒任德国总理。《我的奋斗》成为新婚夫妇结婚登记的礼物,还成为德国各级学校的教科书。

  舆论鼓噪起来,德国全境先后出现93起焚书运动。慕尼黑各大高校的图书馆几乎被搬空,学生们在火炬游行后将图书付之一炬。参与焚烧马克思主义书籍的5000余名小学生说:“在观看大火焚烧非德意志图书时,也燃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截至1938年,纳粹在全国范围内查禁18类、4175本书,包括565名作者(多为犹太人)的全部著作。二战期间,德占区的图书馆遭严重破坏:巴黎绝大多数图书馆被迫闭门歇业,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国半数以上的图书被毁,苏联被占领土上的5500万册图书也遭灭顶之灾。波兰的图书馆被迫重建,塞满了歌颂纳粹的图书。

  1935年起,德国博物馆禁止展出“低下而不纯洁的”犹太人的艺术作品,戈培尔负责审查“非德意志”的电影。1936年,电影评论属于非法行为。

  “种族科学、遗传以及基因科学”成为教育原则,纳粹要求学校必须警惕犹太血统和黑奴血统对日耳曼血统的渗透,必须“向学生教授种族退化的危险性”和“纯洁的日耳曼种族优于其他民族”。左翼知识分子和犹太人被全部解雇。

  再看饭圈:“非爱豆”的言论、作品一律销毁,支持爱豆的言论铺天盖地;舆论必须歌颂爱豆,不然就要“转向”;滥用公权力铲除异己……

  天哪。

  饭圈的疯狂往往源自其狭窄的眼界。心中只有偶像,理所应当是最好的。质疑偶像就是质疑真理。若展开说,则是“审美降级”的问题,参见《周杰伦微博超话登顶:审美降级的时代已经到来》。

  “粉丝行为,偶像买单”有其必然性。正如有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就有什么样的组织,有什么样的领袖就有什么样的队伍。同样,有什么样的偶像就有什么样的粉丝,偶像的性格和真实表现会决定其粉丝构成。所谓“吴王好剑客,百姓多疮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上好勇则民轻死,上好仁则民轻财。故上之所好,民必甚焉”。

  如今的偶像是借助成熟的生产线复刻而生,并投其所好地向观众推送的文化产品。为保证长期盈利,资本迅速且有计划地投放外形不同,颜值各异的偶像,同质竞争压力很大。短暂的演艺生命使其丧失安全感,缺少硬实力又让其缺乏自信(进而自负),粉丝的追捧不仅是利润的来源,更是心理安慰。

  同样,中国的偶像经济与韩国不同,机制不健全,培养出的艺人少有经历长期刻苦训练和从艺道路上的摔打,往往比较自大,格局太小(正如粉丝一样),把粉丝的热情和成功的事业本末倒置,出现了用粉丝捧得实力,而非用实力赢得粉丝的怪异局面——比如去年某吴姓艺人在海外刷榜,为海外反华力量提供了新的弹药。

  有趣的是,兼具自负和自大的偶像需要粉丝提供安全感和成就感,其团队甚至与饭圈高层保持密切联系,支持或纵容其展开各种“宣传”;粉丝也因此进化出了奴性(守护最好的偶像)和戾气(谁敢把我家爱豆怎样我就拼命)两种内外有别、相互抵触的性格。

  问题在于,凡是需要粉丝供养的偶像,本身应承担一部分引领和管理职责,划定明确的言行界限,及时制止不法或过激行为。别再打着“怕伤害粉丝”的借口,正因为怕伤害粉丝,饭圈才会伤害别人:偶像不加制止,粉丝就认为这是偶像想要的。

  每次舆论对饭圈表示反感时,我相信一定不是偶像太蠢而不知道如何管理。其背后一定是资本的逻辑(一词多义:偶像不仅是粉丝的偶像,更是资本的偶像),具体表现为纵容和默许。

  目前,舆论还没有采用“三大法宝”抗击饭圈的能力,毕竟非饭圈群体连最基本的团结都做不到。然而,我们也不应该对舆论的惊涛骇浪感到恐惧。饭圈之所以手持舆论大棒,是因为便捷的移动平台和新媒体放大了少数人的诉求。相对于一时作妖的饭圈,非饭圈的我们才是广大群众。

  “有理不在声高”,某些人越是声嘶力竭,往往说明缺少认同,但也会因此更难得到广泛认同。脱离群众的组织,迟早要被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消灭。因为海因里希·海涅曾说:

  “这只是一个前奏。他们在那里烧书,最终也将在那里焚人。”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