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中国人迷住的日本自媒体人 | 圈外
作者/丘陵
“我以前想当电影导演,后来想当记者,但是记者的话,写的稿子有点短,没有故事,只是报道而已,我喜欢真实的故事,所以纪录片正好,介于电影导演和记者二者之间。真实的故事很有意思,比我自己想象的故事更有意思。”
——竹内亮
栖霞山下、秦淮河畔,住着一位拍纪录片的导演,这本没什么特别,但不寻常的是,这位导演是个日本人,姓竹内,名亮。十八年前,竹内亮因为工作的关系第一次来到中国拍摄《麻将的起源》时,还只有23岁的他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今后的人生会和中国这片土地绑定在一起。
竹内亮的纪录片节目叫做《我住在这里的理由》,每集长度大概十几分钟,片子里的主人公大多都是住在日本的中国人和住在中国的日本人。自从2015年底在国内各大视频网站上进行一周一期的更新后,就一直坚持到现在,尽管互联网上视频产品的竞争日趋激烈,但他们的豆瓣评分一直维持在9.3,还积累了几百万的粉丝。不少人觉得奇怪,这个看起来没什么钱的摄制组到底是怎么活下来的?
来自日本的纪录片导演
2010年,竹内亮为NHK拍摄一个关于长江的纪录片《长江天地大纪行》再次来到中国,从长江源头青海到上海6300公里,一直在中国拍了一年。
虽然当时互联网已经很发达,但是还有很多人在得知竹内亮是日本人之后,询问他山口百惠和高仓健的近况,竹内亮可能并不了解对于上了岁数的中国人来说,山口百惠和高仓健意味着什么,但是他从这些问话中,感受到了中日两国信息的不互通。“那个时候觉得,我应该把现在的日本介绍给中国人,也想把现在的中国介绍给日本人,如果我一直在日本的话,我不能做这样的节目,所以想到了搬家到中国。”
之所以会想到把家搬到中国,还有一半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竹内亮的妻子赵萍正好就是中国人,一个土生土长的南京姑娘。“我去日本留学,在认识他之前我也在日本待了有四年左右,然后一直没有在日本交男朋友,我妈就问我说你不会找一个日本人回来吧,我说你放心好了,我绝对不会找日本人。”虽然当时说过的话没多久就被自己打脸了,但是直到今天,赵萍也没觉得竹内亮像是一个传统的日本人,他不喜欢客套,不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喜欢追随自己自由的内心。“以前在日本那家公司的时候,他也是自己独来独往,我行我素,他们的老板都管不了他,虽然是那家公司的员工,但是超级自由,他有拍摄,他就不在单位,他没拍摄,他也不在单位。”
能在中国拍摄自己喜欢的人文纪录片,就是竹内亮想追随的自由内心的一部分。终于,结婚八年之后,竹内亮说动了妻子赵萍,他们举家回到中国生活,开始拍摄系列纪录片《我住在这里的理由》。说来也有趣,中国的人文环境,反而让竹内亮觉得放松。
“我在中国最喜欢的部分是随意,日本的话,现在整个社会的压力很大,日本的性格是这样,尽量不要给别人添麻烦,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让做,比如说就是带孩子,上地铁的时候,孩子哭了,然后周边的人,很多人就是盯着看。心想这个父母干嘛?为什么让孩子哭?”竹内亮说到这还向【圈外】的导演模仿了一下日本看客的眼神,“但中国没有,在地铁上孩子哭了很正常,边上的阿姨还会说,小朋友别哭别哭。”
除了整个社会宽容的状态之外,竹内亮对自己镜头前的中国人也非常喜欢,在他看来,拍摄日本人的时候,日本人会比较要面子,端着所谓的绅士范儿,拍摄欧洲人的时候,他们往往又总是浮于表面,但是中国人在镜头前反而很自然,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在私人生活中都非常真实。竹内喜欢真实,不喜欢摆拍,在漂亮的镜头和真实的镜头之间,他永远都会选择真实的那一个。
痛并快乐着的自媒体事业
因为对记录真实的事物有着强大的执念,竹内亮拒绝了不少为一些公司拍摄宣传片的生意,哪怕那些单子酬劳不菲。不了解的人,还以为竹内亮光靠拍纪录片就能挣不少钱,可事实上,凡是懂行的人都知道,在各种视频类型中,纪录片的成本是相对较高的。
“刚开始一点都不难,都是完全从零开始去创作一个新的栏目,然后再上传到网上,看到网友的这些反响,就很开心,没有什么烦恼。”回忆起夫妻俩刚开始拍摄《我住在这里的理由》时,赵萍脸上泛起了微笑。“粉丝开始增多了,想既然有这么多人喜欢这个节目,就计划说最好一周一更,有固定更新的日程。”
一段时间以后,在许多做自媒体的朋友的建议下,竹内亮夫妇将节目固定成了周更模式,但是做起来却发现一点都不容易,积累了很多集的备片,很快就发布完了,而纪录片的成本又非常高,所以一股脑儿的,经济的压力,涨粉的压力都来了,产品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当时赵萍完全不知道。“越做越想做,但是不知道它怎么来赚钱,所以蛮不安的,都不指望说赚大钱,天天投入这么多精力、资金,什么时候,能够用什么样的方式把它给回收回来,压力特别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