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一鹤:春晚直播就是要让观众身临其境
原标题:黄一鹤 春晚直播就是要让观众身临其境
黄一鹤
时间拉回到36年前,1983年首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正式举办。在那个仅有600平米的演播室里,黄一鹤开创了晚会实况直播、热线电话互动等全新形式,并首次设立了节目主持人。他带领王景愚、马季、李谷一、姜昆等艺术家,从歌舞、相声、魔术等多个品类,为观众奉献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除夕大餐。从此之后,央视春晚便如同大年三十放鞭炮、吃饺子一样,成为中国家庭不可或缺的过年习俗。
黄一鹤曾执导过五届春晚,姜昆、李谷一、陈佩斯、朱时茂、冯巩、赵本山等“春晚常青树”均在此期间得到过他的举荐,《乡恋》《我的中国心》《吃面条》等曾备受争议的春晚节目,也都是在黄一鹤的果敢之下,成为了时代经典。李谷一曾评价,“他就是一心一意为他心中的老百姓服务。”黄一鹤生前曾回忆,每次想起春晚,就像刚分手的老朋友一样,“30年了,不知道过得好不好。”如今斯人已逝,黄一鹤创造的春晚经典却永远留存在观众的记忆当中。
春晚开拓者 首创直播、主持人、点播节目
央视在除夕举办晚会,最早可以追溯到1958年。然而由于条件落后、电视机及卫星转播不普及,大多只是排练几个独唱、舞蹈节目,从未在社会引起太大轰动。直到1982年,黄一鹤接到任务筹备1983年春节晚会,他决定做一次“质的飞跃”。他集中了马季、王景愚、姜昆等艺术家组成策划编创组,提议实况直播、开辟电话点播,并起用节目主持人。黄一鹤的提议曾招来了不少反对的声音。姜昆也对此存疑,然而黄一鹤只回答了一句,“足球赛如果不直播,你看录播有意思吗?我要让中国所有观众跟我们一起过春节的时候,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于是,黄一鹤在600平米的演播室里摆放了五台摄像机,没有绚丽的舞台背景和先进的灯光,工作人员加起来不到60人。但茶座式的观众区、主持人与观众的亲密互动、直播的既视感,都让春晚有了浓浓的年味儿。
不仅如此,黄一鹤还首创了“主持人”这一概念。在此之前,国内只有“报幕员”,按照流程通报节目名称;但为了春晚能够更好地与观众交流,把节目通过更有意思的方式串联起来,黄一鹤便尝试找一些懂幽默,又能活跃气氛的人搭配在一起主持,产生一些新的趣味点。马季、姜昆等相声演员的名字出现在名单中,但只有两个男的不好搭配,于是人气颇高的刘晓庆入选;又怕相声演员嘴太贫,曾演过不少内涵喜剧的王景愚得到了上春晚的机会。
“观众想看什么就播什么”是黄一鹤办春晚的初心。1983年春晚的“热线电话”便开创了与观众互动的先河。当年黄一鹤在演播室放了4部电话,观众可以打电话实时点播节目,还能参与有奖猜谜。这在当年“电视台是上帝”,观众提意见都成问题的时代,几乎是不可思议的创举。
而当年最红的李谷一,一晚上被观众“点唱”了9首歌曲,其中甚至包括被封为“靡靡之音”的《乡恋》。在改革开放初期,人们依旧思想僵化,这类表达个人情感的歌曲很难登上“大雅之堂”。然而黄一鹤却坚持用热线电话证明“观众的选择”。他曾回忆,1983年春晚第一通电话拨进来,点播的就是《乡恋》。但领导始终不同意演唱这首歌曲。随着点播的电话越来越多,直到黄一鹤把第五通观众热线提议给领导,领导终于一跺脚说“黄一鹤,播!”后来这首歌成为了当年最火的流行歌曲。春晚结束后,大量观众来信,赞扬央视是“人民自己的电视台”。
“当时我们就是希望观众可以改变晚会的播出程序,观众可以指挥电视台,节目播出应该是个流动的状态,导演组要根据观众的要求播出节目,观众想看什么我们就播出什么。”黄一鹤曾说。
新京报记者独家采访李谷一,在她心目中,“黄一鹤导演既敢想、敢说,又敢干、实干,他不仅是个改革派,也是位大智慧家。”1983年,央视首届春节联欢晚会正式举办前夕,李谷一在节目组后台首次见到了黄一鹤,“当时他风风火火跑来跑去的,时间特别紧张,我也没来得及跟他讲话。”李谷一记得,第一届春晚其实没怎么彩排,直播过程中节目也有些衔接不起来,但黄一鹤创新使用了和场外观众电话互动点歌的形式,让李谷一在舞台上一连演唱了包括《乡恋》在内的9首歌曲。“黄导思想特别活跃,敢于尝试,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群众需求服务。从《乡恋》开始,我们的文艺发展也打开了一扇门。大家总是说李谷一很红,但我能有今天的成就,是与他分不开的。”李谷一的《难忘今宵》更是春晚的必备。她说,这首《难忘今宵》的诞生也与黄一鹤有着直接的关系,“1984年,黄导考虑要为晚会写一首体现家国情怀的结束曲,希望能让所有炎黄子孙一起庆祝新年,他就请了著名词作家乔羽和著名曲作家王酩联手创作了这样一首歌。三十多年过去了,黄导的远见流传了下来。”
李谷一说,这些年她与黄一鹤的联系一直没有中断,“有一年,我的从艺五十周年演唱会请他来看,他还很高兴。但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央视的一档栏目上,当时他的身体已经不太好了。”如今听闻黄一鹤逝世的消息后,李谷一表示很难过,“我永远铭记他的相知之恩,希望老哥一路走好。”
胆魄和坚持
差点因邀请张明敏被开除
1983年春晚获得不俗反响后,黄一鹤完全可以按同样的模式继续搞1984年春晚,然而为了满足观众对晚会骤然增长的期望,黄一鹤决定冒着风险再次创新。1984年中国即将迎接中英双方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的签署,黄一鹤大胆萌生了邀请港台同胞的想法。当时他曾在公交车上偶然听到张明敏唱的《我的中国心》,歌词有黄河、长江,于是他便通过新华社香港分社邀请张明敏参加春晚。同时,黄一鹤也邀请港台艺人和赵忠祥、马季、姜昆等人共同担任主持。
虽然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黄一鹤先对张明敏等人进行了“调研”,但仍有一些领导不同意如此“激进”的做法:“春节晚会是现场直播,可不是录像,万一他要说出一句不得体的话谁负责?”甚至某领导曾打来电话,称如果黄一鹤再坚持己见,就把他撤掉。黄一鹤当即挂断。但正是这样的胆魄和坚持,最终造就了经典春晚节目《我的中国心》。
黄一鹤的“叛逆”不仅如此。1983年,哑剧小品《吃鸡》大获成功,黄一鹤便联想到在1984年春晚再推出一个语言类节目。当年国内还没有对白小品,于是黄一鹤看中了凭借《二子开店》《夕照街》等电影名声大噪的陈佩斯,和因《牧马人》而红遍全国的朱时茂,并亲自邀请二人从零开始创作小品《吃面条》。然而《吃面条》排练时,很多人竟然都笑得趴到地上,这又一度让黄一鹤忐忑,“在那个年代,没有意义的笑是不允许的。”上,还是不上,在除夕前一夜仍未有定论。但黄一鹤仍抵住内心激烈的思想斗争,鼓励彼时失落不已的朱时茂、陈佩斯:“这个节目没有人说可以上,但是也没有任何人说不能上。我是晚会的导演,我就可以做决定了:上!出了问题我负责。但你俩记住一条:表演时一定要按照审查的本子来,不要添枝加叶捅娄子。”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