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娱乐最前沿,一个专注明星八卦的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明星动态 > 正文

春晚歌曲里的信号:一张贯穿30年的政治图谱

时间:2019-02-08 05:37 来源: 作者: 阅读:

春晚歌曲里的信号:一张贯穿30年的政治图谱


春晚歌曲里的信号:一张贯穿30年的政治图谱

作者/王雅莉 编辑/谢维平

“来来来来我们唱起来,点赞美好新时代……”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2019年来了,今年的春晚,主旋律依旧。

作为这个国家最多人观看也最具仪式感的晚会,春晚是时代和官方当之无愧的晴雨表。在过去的30年里,春晚从百家争鸣、风气开放的“联欢”变成了整体划一、颜色鲜艳的“庆典”,政治话语越来越多,时代印记越来越重。香港回归、非典肆虐、北京奥运……每一年春晚都是对上一年中国社会的总结和呼应。

而春晚歌曲更是包含了当年最热门的政治词汇和时代主张,鲜明地透露出时代和政治的脉搏。我们选取了过去30年的关键七年,分析了当年所有歌曲歌词出现的频率,做出了七张大数据词云,从中得出了一些有意思的结论。

以今年为例。相比前几年,今年的春晚少了些又红又专的政治词汇,多了些年轻励志的词汇如“追梦”“青春”等;以往红色歌唱家独唱红歌的节目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流量明星合唱励志歌曲。但相比九十年代,春晚的话语体系中加强了庆典而非联欢的色彩(送祝福的词越来越少,中国梦、美丽、伟大等词越来越多);另一个则是”中国“取代了"祖国"的表达,这或许也是强调我们在世界上主体地位的体现……

总而言之,相比90年代,春晚在文化领域的管控依然较强;但相比前十年,表达的形式则更灵活、更接流量。主旋律从单一的伟光正的政治口号,变成了复合型的梦想和奋斗。

这些改变,或许代表着官方对整个文娱行业在2019年的态度和要求。事实上,历年对春晚的改革和重塑,都是相关方对来年文娱行业的提前喊话。

春晚歌曲里的信号:一张贯穿30年的政治图谱

九十年代:左手政治,右手娱乐

我们先九十年代说起。为了减少干扰,我们去掉了每年都有的《难忘今宵》和部分无意义词汇(如“哎哟”“哈哈”等叹词)。在统计了1990年春晚24首歌的歌词后,我们根据每个词语出现的频率,得到了一个词云:

春晚歌曲里的信号:一张贯穿30年的政治图谱

看起来毫无规律是吧?的确如此。但这一年确实是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年,赵本山和宋祖英都是初次登上春晚舞台,开启他们的春晚“钉子户”之旅。刚步入零点,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和李鹏突然现身,为全国人民送上祝福,这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次国家领导人到春晚现场。

之所以词云看起来乱乱的,是因为这一年的春晚延续了八十年代春晚的风格,更像热热闹闹的茶话会,政治意味还不浓。比如出现次数最多的“送给”(19),来自魏金栋和刘玉婉演唱的《送给你》,就是单纯祝你幸福吉祥。

这一年的春晚还采用了创新的“锦标赛”模式,将演员分为三个队PK。演员入场,台下观众们举着花球和横幅高喊助威。现在的春晚年年都说要改革,却再也看不到这样互动性强的节目形式。

春晚歌曲里的信号:一张贯穿30年的政治图谱

某种程度上而言,1990年春晚是一个转折点。1990年春晚总导演袁德旺就说过,“90年以前,春晚的主要形态是联欢,舞美不是很讲究,主持串联词也没有那么多的政治用语。90年以后的春晚,基本变成了对前一年党和国家重大政治事件的回顾总结,成了庆典。”

1998年春晚就是一台经典的庆典式春晚。这一年很特殊,前一年香港回归,下一年澳门回归,同时这一年还是改革开放二十周年。受此影响,政治色彩颇浓,14个歌唱类节目中,歌词出现次数最多的词就是“中国”(35),这也是“中国”这个关键词走到“c位”的关键一年。

春晚歌曲里的信号:一张贯穿30年的政治图谱

但是,政治宣教意味浓并不代表节目难看。数一数1998年春晚爆了多少好歌吧。出现次数第二多的词“相约”(24)来自那英和王菲的合唱《相约九八》。也正是为了庆祝香港回归,这一年的春晚用了很多港台演员。除了《相约九八》,还有毛宁、刘德华和张信哲演唱的《大中国》。一首歌三地歌手演唱,把“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给唱红了。

另一首很火的主旋律歌曲是《走进新时代》。这首歌也是为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周年所作,“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几句相信没几个人没听过。

春晚歌曲里的信号:一张贯穿30年的政治图谱

除了这种直接的主旋律歌曲,还有侧面歌颂改革开放的《好日子》。比起充斥着“爱国”“爱党”这类大词的主旋律“大歌”,这类接地气且朗朗上口的“小歌”更容易流行。

当然,最容易流行的还是通俗歌曲。词云中高频出现的几个词“抖抖”“扭扭”“唱唱跳跳”等都指向一首歌——《健康歌》。

左手政治,右手娱乐,这是九十年代春晚的典型特征。

九十年代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全面放开,政治和社会日趋稳定,国家层面开始需要宏大叙事,开始需要讴歌大时代下的小人物。春晚作为当时影响力最大的电视节目之一,身上的政治宣教担子自然越来越重。所以”中国“这个词每年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

但九十年代同时也是港台文化渗入内地,消费文化逐渐兴起的时期。当时人们看的是港台的电视剧,追的是港台的偶像,同时一批内地年轻偶像也开始崛起。这一现象在千禧年的春晚展现得淋漓尽致。

2000年的春晚,不仅邀请了许多港台歌手,还请了当时因《还珠格格》正红的赵薇做主持人。零点后,谢霆锋和董洁的合唱在当时也俘获了不少年轻人的心。

春晚歌曲里的信号:一张贯穿30年的政治图谱

曾执导过1991、1994、2005年等多年春晚的郎昆,能清晰地感知到这一变化。他发现,到了90年代末期,春晚的主导地位逐渐向伴随地位过渡。社会多元化,很多观众宁愿选择上网玩游戏、看片子或者打牌,也不肯守着电视看春晚。

春晚想保持大众注意力,越来越难了。

春晚歌曲里的信号:一张贯穿30年的政治图谱

千禧年后:紧贴时事,话语割裂

这就造成了千禧年后,春晚舞台的进一步割裂。一边是越来越重的政治宣传任务,一边是娱乐消费文化迅速崛起。2003年非典侵袭,第二年的春晚也对此有诸多展示。在去掉了动画片歌组合《动物演唱会》和每年都有的《难忘今宵》后,我们对2004年春晚21首歌曲做了分析,得出下图:

春晚歌曲里的信号:一张贯穿30年的政治图谱

能看出这一年的主题是“祝福”,这个词在当年春晚里出现了50次,“美好”和“好运来”分列二三位。看看其他高频词,幸福、好运、生命……不难看出,这正是对前一年非典的回应。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