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娱乐最前沿,一个专注明星八卦的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

福建十大名茶是什么茶(福建之茶浅谈历代福建省产茶历史)(2)

时间:2023-01-12 10:5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娱乐最前沿 阅读:

明初茶禁甚严,“铢两不得出关”,限定了茶叶出产成长。至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始由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从澳门和岑南收购武夷茶,经爪哇输往欧州试销。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荷兰贩子在万丹初次购到由厦门贩子运去的茶叶。

17世纪末18世纪初,中国茶叶出口最早有广州、泉州、福州三个港口,因为外贸鼓起,茶叶出产成长亦是肯定征象。福建省茶叶出口最早以松萝茶为主,往后武夷茶出口渐增,武夷茶成为中国茶叶在欧州的代称。

福建十台甫茶是什么茶(福建之茶浅谈历代福建省产茶汗青)(6)

据《福建之茶》记述:“红茶制法发现当在明末清初,而盛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可分为韶光与小种两类。韶光分闽北与闽东两系,坦洋韶光由建宁茶客传至坦洋。正山小种又称星村小种,品格优秀。”

据《福建之茶》记实:“罗源所产纯为绿茶,多系炒绿,其品格为各县之冠。茶叶嫩长而紧卷,光华绿润蜜黄,水色杏绿,历数小时稳固,易于窨花,为制花香茶之上品。”罗源炒绿以七境堂为最佳,南安以石亭绿为著。从咸丰年间,据传长乐县茶商在鼻烟窨茉莉花的基本上成长窨制花茶并商品化(宋、明有窨制共茶记实,但未成为商品)往后,随将花茶成长,制茶进程中发明炒干不如焙干的茶更能“吃香”,而渐将花茶质料改为烘青绿茶。

白茶以政和、福鼎为主。较早采制的记实见于郭柏苍在《闽产录异》。如莲心白毫采初展1芽1叶的质料,阴干,和传统制法相似。乌龙茶于明末清初劈头于武夷山,尔后逐渐向南推移,一向撒播到闽南和广东、台湾。最早的岩茶笔墨记实为清初,武夷山天心寺僧释超全据现存(俗名阮文锡)的《武夷茶歌》:“岩茶亦渐生,山中借此稍为利。”

清代是福建省茶叶全面成长时期,八闽各府均产茶,同时茶类品种一切,有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四大类,尚有再加工的花茶、砖茶。据郭析苍《闽产录异》载:“闽诸郡皆产茶,以武夷为最。”书中对其时茶区茶类学有较具体的记述:武夷茶区有岩茶、外山青茶、洲茶、白茶等。瓯宁茶区有龙凤山茶、大湖水仙、小湖乌龙、大湖乌龙等。福宁府茶有太姥绿雪芽、绿头春、福鼎白琳、福安松萝、宁德支提等。福州府茶区有福州鼓山半茶,侯官之水西、凤冈、九峰山、林洋、华峰 、长箕岭、长乐之懈谷,福清之灵石、永福(永泰)之名山室、方广岩,连江之美肇、石门等地均产佳茗。泉州府茶有泉州香茶。兴化府茶区有郑宅茶,清代入贡,品格极佳。

福建省茶叶的成长在清代早年均受贡茶的兴衰而兴衰,贡茶兴成长速率快,官茶亦多。周亮工在《闽小记》(1650年)中提到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建宁太宋因本山茶枯遂罢茶场。其缘故起因是:“黄冠苦于追呼,尽砍所种武夷真茶。”清代朱彝尊在《御茶歌》中写的“君臣第取一时快,讵知小农摘此,田不毛,先春一闻省贴下,樵丁荛竖纷逋逃。”查慎行(康熙癸末进士)的《御茶园歌》中提到“茶兮尔何知,乃以尔故难民元”。均描写贡茶危害,先兴而逐衰的肯定纪律。

鸦片战役后,海运开禁,五口通商。拥有福州、厦门两大通商口岸上风的福建茶叶飞速成长。《沙县志》(1928年)载:“乌龙茶在同治初(1862年)出一万余箱(每箱40斤),光绪十年至二十八年(1884—1902年)计增至三万五千箱。”据海关资料,到光绪四年(1878年),福建茶叶出口达80万担,约占昔时世界年出口总量的1/3。这时代形成了具有相等下场限的以武夷茶为代表的闽北乌龙茶区和以安溪为代表的闽南乌龙茶区。1904年,安溪乌龙茶产量已达125万千克。

民国后,军阀分裂,北伐战役和内战等战事不绝,福建乌龙茶在夹缝求生,武夷岩茶出产不景气,供不应求,闽南茶商在建阳、建瓯创闽北水仙,产量达万余箱。八年抗战福州、厦门相继沦亡,海路被封,出口受阻,闽北各地乌龙茶进入最艰巨时期,闽南乌龙茶崛起,但其时安溪茶之荣誉不及武夷茶,1915年安溪茶商李寿山起首将安溪茶拼入武夷茶中,增加香气,深受斲丧者接待,使安溪茶逐渐渗入市场。抗战沦亡期,武夷茶货源枯竭,只有安溪茶源源运抵销区,安溪铁观音、色种以后崭露锋芒,慢慢打踊武夷岩茶把持排场。此在艰巨时期,武夷邻近地区及闽南茶区使福建乌龙茶出产得以继承,始终没有中断,更没有灭亡。相反在步履维艰中求得花色品种的更瓣,为日后的成长奠基了基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创立后,福建名茶出产仍以乌龙茶类为主,尚有白茶类、红茶类、绿茶类和花茶类。茶树精良品种,除原有的安溪铁观音、黄旦、福鼎懂得茶、福鼎大毫茶外,还选育了福云6号、7号、福安懂得茶、八仙茶等新品种,良种茶园在全省茶园中已占首要职位。制茶家产程度获得敏捷成长进步,创制了乌龙茶做青机、乌龙茶包揉机、花茶窨制连系机等制茶装备,制茶出产从手工成长为半机器化、机器化,从单机功课逐渐向持续化与自动化成长。创了一大批新名茶。1982年贸易部举行的世界名茶评比会,铁观音、武夷肉桂、白毫银针、天山绿茶、茉莉闽毫评为名茶;1986年全名茶评比会,安溪铁观音、武夷肉桂、白毫银针、茉莉闽毫、天山四序春(天山绿茶)、黄金桂、福寿银毫评为名茶。黄金桂、武夷肉桂还别离在1985年、1989年农业部名茶评比 会上被评为名茶。据统计,1982—1990年时代,全省各类茶叶荣获部优以上称谓的有35个,省优的有13个。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