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化成纪录片(申报中的陈化成)(2)
据上所述,可以得出几个结论:第一,晚清时期陈化成祠的祀典每年进行,官方、民间均有,加起来至少3次,但《申报》报道仅作有限的屡次报道;第二,《申报》报道较量简朴,每每寥寥数语,尤其官方的根基照录祭单,对当天祀典典礼及其进程则隔山观虎斗,只字不提;第三,《申报》报道齐集在上海县城的陈公祠,其他两处很少涉及。
别下世事一番新。“各类专祠之春秋两祀,自辛亥恢复后一致废止”,因此入民国后的十年里,《申报》都没有存眷陈公祠。直至1922年起,才再次开始报道陈公祠及陈化成眷念。此时的眷念首要在陈化成的忌辰进行,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界的眷念会,一种是官绅的公祭。是年6月,这两种眷念情势刚好《申报》都报道了,前者在宝山,6月3日是陈化成殉难眷念日,“本城各学校如县立甲师、甲师附小,城西、城中女子等校,均于是日在陈公祠老手眷念典礼,处所人士,亦有前去致敬者”;后者在松江西塔弄秀甲园内陈公祠,内地耆绅提倡公祭,参加者达七十余人。(《学界动静汇志》,《申报》1922年6月6日,第10版;《公祭陈卞两祠》,《申报》1922年6月10日,第10版)《申报》一年内同时报道两地的眷念勾当,这是仅有的一次。随后共报道三次,别离是1924年、1925年的宝山眷念勾当和1926年的松江公祭。个中后两次颇值一提。1925年产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众心怨愤”,以是宝山各学校以陈化成为阻挡英人之先烈,经宝山县教诲局局长袁希洛等提倡,借陈公殉难日行国耻眷念会。当日上午八时,宝山县师范、同济、水产等各校门生数百人,抬着陈化成遗像,从宝山城隍庙出发,作大局限之游行。袁希洛手持五色小国旗,起首导引,各学外行执纸旗,上书“勿吃鸦片”等字,鱼贯而行,末后为陈公遗像,端坐轿中,随行掩护者有武装陆军20余名、县警员10余名。游行步队浩浩大荡,先赴炮台湾西炮台旧址即商船学校操场,进行国耻眷念会,再去吴淞各街市商人环行一周,最后回宝山。1926年秋日,江苏省规复专祠祀典,民国肇建已废止祀典,这里所谓规复即规复晚清时期的春秋两祀。于是松江县凭证老例倾轧祭单,由县里委派官绅分头于戊日致祭,陈公祠与李顾二公、陈夏二公、陆订亲、卞公等祠,都是时任县知事亲往祭拜。由此可见,《申报》民国时期的陈化成眷念报道与晚清时期的对比,有同有异。同的是仅作有限的屡次报道,内容都较量简朴。按照《时报》,宝山的陈化成眷念较量谨慎,吴淞各学校以陈化成有保国卫民绝大之收获,每年在他的殉难日必放假一天,并开眷念会惦记追思(《吴淞小学眷念陈化成》,《时报》1927年6月8日,第2张第5版)。其进程是这样的:此日在学校会堂供设神主,佐以香花。筹备完毕,全校师生入席行礼,唱陈公眷念歌,接着教人员演讲陈公生前古迹,再奏国乐以及演京剧,最后散会(《吴淞学界追悼陈化成》,《时报》1924年6月12日,第3张第6版)。可见,宝山的陈化成眷念很有典礼感,但不知《申报》为何没有这么报道。异的是晚清时期只报道上海县城的陈公祠祀典,而不存眷宝山、松江两地;民国时期恰恰相反,上海市区被无视,其他两地的陈公祠眷念勾当很受重视。
乃至不止乎此,还旁及两地与陈公祠、陈化成相干的消息信息。1924年4月18日,《申报》报道一则“陈忠愍眷念园花木被啮会商”的消息。这个眷念园位于宝山,现实筹划十四年尚未建成。1910年秋日,宝山名流王树基等提出,拟在吴淞陈化成殉难处成立陈化成眷念碑亭,并附设公园。该地处在张謇筹建的吴淞商船学校内,宝山名流钱淦与张謇磋商,“请划拨十亩为构筑褒忠公园及碑亭等之用”,张欣然赞成,“慨允划让”。然而商船学校创办几年又关停,眷念园却始终没建起来,只能在该地栽培树木,而商船学校旧址则被上海海道丈量局借用。1924年三四月间产生丈量局局员私饲的山羊恣意放牧,啮毁不少眷念园花木之事,袁希洛遂致函丈量局局长许继祥,“请为转告该局员将山羊圈饲僻处,勿令毁陈公眷念园中新植树木”。不意袁接到该局复函,“不单对付所饲山羊不置一词,并不许在此地建树陈公园、碑”。袁很是不满,以“武士阻止社会表彰先烈”为由,函请江苏省教诲会出头处理赏罚。后者复书说“表彰先烈,风劝来者,凡属百姓均应帮忙其成,岂有阻止之理”,暗示将体谅此事。但其后吴淞商船学校收回原址复校,陈化成眷念园好像仍没有下落。1927年2月,百姓革命军新编第十六师师长何志钧在北伐战役攻打金山一役中战死,其灵柩暂且停放在松江陈公祠内,由于他“为保障松沪”,“以死勤事,似乎陈公,而以是崇德报功也”。在《申报》一篇报道何氏古迹的文章中还先容了松江陈公祠的位置和机关:“祠之东北南三面,悉系田陇。农人插秧方毕,浅绿出水,一碧无涯。祠南向,正对西林禅寺之西林塔。祠前有小溪水甚清浅,塔影映照个中,清楚可观。祠后小厅一间,颜曰秉彝堂,堂后荷池假山犹存。”这是该报独逐一次论及松江陈公祠的整体环境,颇为具体,具有必然代价。
厦门的陈化成墓
四、陈化成史传
(责任编辑:admin)